【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溫度計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標號】0450-9889(2013)04A-0023-01
新課程積極倡導探究性教學,現(xiàn)以認識“溫度計”教學為例,談談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體會。
一、追尋單位的規(guī)范
對于溫度計,大部分學生都接觸過,但都沒有正確的認識?;诖?,課程中讓學生自己先觀察溫度計。通過對實物的細致觀察,學生能夠很好地了解它的結構,分析它各個部分的可能用途。在結構的觀察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符號,有些學生認識這個符號,但并不了解它的含義。這時教師可以對攝氏溫度做出這樣的解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度,沸水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攝氏度,寫作1℃?!边@一認識順著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輕松易懂。
學生了解了℃含義后,再出示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杯水的溫度為30℃,讀作30攝氏度。層層遞進,學生很自然就學會認讀。到此,教師追問一句:“會認讀了嗎?”通過一系列圖片上的刻度,引導學生對溫度計的單位進行規(guī)范認讀。接著又追問:“我們剛才認識的都是零度以上溫度,當天氣特別冷的時候,還會出現(xiàn)零下溫度。老師手上的這支溫度計的刻度的范圍就是零上50攝氏度到零下50攝氏度。零下溫度我們用‘-’號表示,例如零下6攝氏度就寫作:-6℃。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解說攝氏度的規(guī)定,讓學生理解了溫度單位的意義,同時也知道刻度是如何劃分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追問是否會認讀,提高學生的認讀注意力。通過認讀ppt的圖片刻度,學生再認讀實物溫度計的刻度就順理成章,不會有難度了。
二、追尋學生的思維
課堂追問是師生課堂對話的主要形式,它不僅是課堂預設的生成和重新建構,也是課堂效能的關鍵所在。層層追問不僅是課堂教學最為真實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新課程課堂教學回歸本真的理念追求。
本課教學中,教師努力追尋學生的思維,在認識單位后,教師直接出示溫度計和水,問:“給你溫度計,如何測量這杯水的溫度?”學生的反應是把溫度計放入水中就可以測量了,至于怎樣放才正確。學生是不會想到的。鑒于此,教師出示3幅圖,讓學生回答對錯并說明理由。通過分析,對于如何正確測量水的溫度,學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實踐證明,經(jīng)過這樣認識活動后,學生一般不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中出現(xiàn)錯誤。
接下來,再通過一組形象的圖片:“三個孩子的認識方式和三只眼睛的視線路線?!睂W生很清楚地知道了應該水平認讀數(shù)據(jù),而且知道了仰視會把數(shù)據(jù)讀低了,俯視則把數(shù)據(jù)讀高了,通過這種方式強調學習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實驗前,對一些容易出錯的知識點,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提醒,再次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匯報,既達到了鞏固復習的目的,又保證在測量活動中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
三、追尋問題的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里尤為重要。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會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并使用它測量了水的溫度。剛才我們測量的這杯水,現(xiàn)在再去測量,結果和原來相比會有什么變化呢?用溫度計連續(xù)測量一杯水的水溫,水溫會怎樣變化呢?……
學生帶著探索的問題去學習,思維將會處于活躍、積極的狀態(tài),對事物的觀察將會更加認真細致。教師要善于使學生進入問題意識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有意識地抓住學生的特點,形成探究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興趣和提問的習慣。
實驗儀器在科學活動中的應用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熟悉、鞏固的過程,只有到了運用自如的時候,它的價值才會被發(fā)揮到極致,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科學的學習不是將學習劃上一個句號,而是需要在階段的句號后再來一個大大的問號,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前進。
(責編 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