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低年級 閱讀教學 習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4A-0036-01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核心,讀書的過程是孩子認識人生、發(fā)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如果學生能夠認識到課外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必將主動、積極地去閱讀。所以教師首先要營造氛圍,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但也很容易失去興趣,課外閱讀往往不能堅持到底,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使其將閱讀看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營造氛圍。在校園的走廊上、墻壁上懸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警句,教室里張貼名人讀書的圖畫、小故事,讓讀書口號深入人心,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站、櫥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向?qū)W生介紹讀書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班級設(shè)有流動書架,家中預備課外書,為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在新學期開始就發(fā)放“告家長書”,向家長宣傳讀書的意義,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借書、買書、讀書,班級成立“流動書架”,發(fā)動學生開展“獻一本,讀十本”的活動,學生可隨時借閱班級書架上的書。另外,要求學生讀書,教師要率先垂范,熱愛讀書,給學生樹立榜樣。
(二)教師垂范。教師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時常講講自己剛讀了什么文章,閱讀后的收獲和體會,用這樣的“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要利用小學生具有從眾的心理特點,經(jīng)常抓住機會讓學生談:你怎么知道這么多知識?平時怎么讀書的?你最近又看了什么書?這樣一來,愛看書的學生談得津津有味,而沒看書的學生也產(chǎn)生了羨慕之情。教師要多講古今中外名人熱愛讀書、讀書成才的小故事,舉辦故事會,在班級樹立讀書典型,出專題小報,教師給學生介紹新書,讀書中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提出要求。要求學生每天早晨在家讀20分鐘書,以背誦經(jīng)典詩文為主,家長簽讀,到校后四人小組互背檢查;中午讀書半小時,主要是與課本配套的文章;睡前讀書半小時,以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籍為主。這樣,學生每天都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此外,教師每周一小結(jié),每兩周一評比,每月一活動。漸漸地,讀書從教師的強制規(guī)定變成學生自身的自覺行為,不知不覺中融入了他們的生活。還可以引入課外閱讀評價機制,如評選讀書小明星、書香班級,對讀書的量、讀書的內(nèi)容、讀書的技能等方面制定評價標準,不斷規(guī)范學生的讀書行為。
二、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低年級學生剛剛開始閱讀,還沒有學會閱讀的方法,讀書的效果不會很理想,因此還需要學會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的技能,達到“自能閱讀”。
(一)課堂教授。教師在課堂應(yīng)有意滲透讀書方法及閱讀步驟的指導,學生剛開始讀書應(yīng)采取精讀的方式,閱讀順序是先初讀,感知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閱讀技能日漸純熟,可以根據(jù)書籍內(nèi)容選擇相應(yīng)的閱讀方式。教師還應(yīng)讓學生摘抄優(yōu)美詞句,做簡單批注,但不作硬性規(guī)定每篇都寫,要讓學生自己確定。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閱讀過程中應(yīng)多問幾個為什么,如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說明了什么,還可以怎樣寫,等等。引導他們不斷鍛煉思維能力,拓展思維的深度。
(二)課外互助。教師要推薦好讀物,其中既有必讀書目也有推薦書目,使學生的閱讀有方向。學生的個體閱讀行為固然很重要,但是畢竟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控力較差,個體閱讀往往不能堅持長久,閱讀的興趣也會逐漸消失,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有組織的閱讀團體中,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其效果會很好??梢越M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成果匯報會,讓學生能夠沉下心來讀書,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技能;舉行讀書筆記的評比展覽,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從別人的筆記中學到閱讀的方法;開展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培養(yǎng)學生讀書深入思考的習慣。
總之,老師需要經(jīng)常提醒、督促和指導學生的閱讀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