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計算教學 結合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4A-0080-01
新課改實施以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計算教學被重點列入了改革課程,由原本機械重復且只看重結果的教學,改成更注重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計算的意義及用心體會數(shù)學計算的價值的教學。為此,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應把握好以下三個“結合點”。
一、學習情境與數(shù)學思考相結合
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采用最多的方式。然而,深入實際課堂,筆者卻發(fā)現(xiàn)了很多“無效”的情境設計。其實,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數(shù)學思考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時不能本末倒置,應該做到學習情境與數(shù)學思考相結合。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蘇教版)時,一位教師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
師:同學們喜歡購物嗎?平時用的文具都是誰給買的呢?
生:喜歡,大多數(shù)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的,急用的時候自己也去商店買。
師: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看一個課件,課件里面說小明和小紅去商店買學習用品,你們仔細找一找商店里有哪些我們熟悉的學習用品呢?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件)
師:大家都看好了嗎?
生:看好了。
師:現(xiàn)在我們玩一個游戲,一個同學說自己想買什么和買多少,其他同學幫他計算總價是多少。誰先來?
生1:我想買2支鉛筆,5本作業(yè)本,還有那把奧特曼的卷筆刀。
(鉛筆每支1元,作業(yè)本每本1元,卷筆刀每把3元。)
生2:我們可以算出買鉛筆的錢是2×1=2元,作業(yè)本的錢是5×1=5元,卷筆刀的錢是3元,最后得出總價為10元。
生3:可以直接列出算式(2+5)×1+3=10(元)。
……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點在后面的問題,即買這么多東西的總價怎樣計算。所以在開始觀察課件的過程中,教師一定給學生講清楚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而不要引入過多其他的干擾因素。同時,在引入過程中,教師還應輔助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只有這樣,才能讓情景引入真正有益于計算教學。
二、理解算理與掌握算法相結合
算理是對算法的解釋,是理解算法的前提;而算法是對算理的總結與提煉,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計算的有機整體。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既不能過分要求學生探究算理,也不能一味只強調(diào)算法,而是應該把握好他們之間的平衡。
1.在探索中理解算理。例如,在教學“乘法筆算”時,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首先給學生出示一道計算題:“老師講桌上有三盒粉筆,每盒粉筆裝有30支粉筆,講桌上一共有多少支粉筆?”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0×3;再接著問為什么是30×3;最后得出計算的結果。學生只有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算法,從而正確計算出結果。所以計算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講算理。教師要著重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來領悟每個式子的算理,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掌握計算的方法。
2.在思考中探討算法。在計算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在于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以“乘法的計算”為例,筆者給學生出示的題目是:六一節(jié)就要到了,陳老師準備做150朵花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做每朵花平均用時2分鐘,問做好這些花需要多少分鐘?
(學生列式150×2)
師:你們怎樣計算呢?
生1:可以將150看成100加上50,這樣得到100×2+50×2=300(分鐘)。
生2:可以列豎式計算。
……
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不僅探索出更為實際有效的計算方式,也進一步理解了乘法的算理。
三、鞏固技能與發(fā)展思維相結合
在傳統(tǒng)的計算練習中,教師往往借助大量的習題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不僅得不到學生的歡迎,還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長此以往會引發(fā)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在計算教學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鞏固技能和發(fā)展思維之間的平衡。
例如,在教學“簡便運算”中,筆者是這樣設計練習的:
(1)計算:①18×99+18;②8+23+91;③210÷3÷7;④45×23-15×23;⑤125×(8+10);⑥36×102。
(2)在學生計算出答案后,筆者提問:為什么這些題目可以簡便運算?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1:這些題目中的數(shù)字單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一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存在的關系,比如在③式中,3×7=21,210÷21=10,這樣大大節(jié)省了計算的時間。
生2: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我們不能一拿到題就做,應該先觀察一下算式中數(shù)的特點,然后判斷是否能簡便運算,從而更快更準確地得出計算結果。
……
總之,對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而言,計算教學將一直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存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好在引入、探究和練習三個階段的平衡,實現(xiàn)高效的計算教學。
(責編 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