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主成分分析和2種聚類方法對我國11個地方雞種的蛋品質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資料進行分析。多元統(tǒng)計分析10項指標的結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選取前3個特征值作為3個主成分(占總信息量的93.17%),根據(jù)各品種的10 項指標值計算相似系數(shù)進行聚類,結果表明,2種聚類方法均可將11個地方雞品種劃分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兩類,這說明了生態(tài)因子也是品種分類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地方雞品種;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1.012
Cluster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Egg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Some Chinese of Native Chicken Breeds
ZHANG Xue-yu, SU Yi-jun, LI Guo-hui, TU Yun-jie, JIANG Yong-jun
(Institute of Poultry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ngzhou, Jiangsu 225261, China )
Abstract: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egg qua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carried out on 11 Chinese native chicken breeds by the method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2 kinds of clustering method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10 indexes were concerned fore 3 character values were selected a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occupied 93.17% of total information amount), and the 11 Chinese native chicken of breed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elevation type and low elevation type according to 3 principal component values and 2 kinds of clustering methods of each breed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ecological factor was also an important side on the breed region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native chicken bre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我國眾多的地方雞種,由于各地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差異,以及人們喜愛程度的不同,經(jīng)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逐步形成了各品種的種質特性[1-3],包文斌等[4]對11個地方雞品種體尺和生態(tài)特征進行了多元統(tǒng)計分析,探討了地方雞種的分類方法。蛋品質也是各品種種質特性之一,品種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蛋品質種質特性的遺傳與品種的形成具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利用部分地方雞蛋品質的指標與產地的生態(tài)特征進行多元回歸分析,進一步佐證我國地方雞種的起源和分類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測定雞種
白耳雞、藏雞、大骨雞、河南斗雞、固始雞、狼山雞、鹿苑雞、絲羽烏骨雞、仙居雞、蕭山雞、北京油雞,這些雞種均從產地引入國家地方禽種資源基因庫保種,在相同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和同一時間每個品種收集300個種蛋測定蛋品質。
1.2 測定內容
1.2.1 蛋比重 本試驗采用NaCl溶液漂浮法進行蛋比重測定[5]。
1.2.2 哈氏單位測定 利用蛋白高度測定儀,測定濃蛋白的高度,然后應用以下公式計算[5]。
H.U=100Log[H+7.57-1.7W0.37]
其中,H為蛋的高度(mm), W為蛋質量(g)。
1.2.3 蛋殼厚度 利用蛋殼厚度測定儀測定蛋的純端、銳端、中部三點,求其平均值[5]。
1.2.4 蛋黃顏色 利用美國產羅氏比色扇比色。
1.2.5 生態(tài)特征 根據(jù)2006年國家地方禽種資源調查收集數(shù)據(jù)整理。
1.3 數(shù)據(jù)分析
全部資料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包上運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11個品種的蛋品質(蛋比重、哈氏單位、蛋殼厚度、蛋黃顏色)測定結果
蛋品質和分布區(qū)生態(tài)特征10項指標見表1。蛋比重級別以河南斗雞最高(5.03級),哈氏單位以固始雞最高(91.59),蛋殼厚度以河南斗雞最高(0.34 mm),蛋黃顏色以大骨雞最高(7.69級),品種間蛋品質的差異反映了各品種的種質特性。
2.2 相關系數(shù)矩陣結果
11個地方雞種蛋品質和生態(tài)特征指標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見表2。蛋品質(蛋比重、哈氏單位、蛋殼厚度、蛋黃顏色)相關系數(shù)以蛋殼厚度與蛋比重為最高(0.869),生態(tài)特征(北緯、海拔、年平均溫度、年降雨量、無霜期、日照時數(shù))相關系數(shù)以平均溫度和無霜期最高(0.964)。
2.3 主成分分析
對11個地方雞品種4項蛋品質(蛋比重、哈氏單位、蛋殼厚度、蛋黃顏色)和6項生態(tài)特征(北緯、海拔、年平均溫度 、年降雨量 、年日照時間),共計10項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相關矩陣特征值、累積貢獻率和主成份特征向量見表3、表4。
由表3、表4可見,第一特征值貢獻率為51.96%,第二特征值貢獻率為32.52% , 第三特征值貢獻率為8.684%。根據(jù)累積貢獻率達85%以上,即信息損失量在15%以下的原則[6]。本研究在選取3個特征值后,累積貢獻率就達到93.17%,故將前3個特征值分別定義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其數(shù)學表達式如下:
F1=0.395x 蛋比重+0.282x哈氏單位+ 0.622x蛋殼厚度
+0.752x蛋黃顏色+0.835x北緯 +0.306x海拔 -0.841x年均溫度
-0.941x年降雨量 -0.914x無霜期 +0.887x日照時數(shù)
F2=-0.730x 蛋比重+0.859x哈氏單位+ 0.696x蛋殼厚度
+0.264x蛋黃顏色+0.427x北緯 -0.807x海拔 +0.519x年均溫度
+0.144x年降雨量 +0.353x無霜期 -0.424x日照時數(shù)
F3=-0.476x 蛋比重+0.136x哈氏單位+ 0.245x蛋殼厚度
-0.488x蛋黃顏色-0.316x北緯 +0.447x海拔 -0.010x年均溫度
-0.159x年降雨量 +0.032x無霜期 -0.015x日照時數(shù)
2.4 聚類分析
2.4.1 類平均法聚類結果 10項指標利用類平均法聚類分析的結果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第一步由狼山雞和鹿苑雞聚為一類;第二步由絲羽烏骨雞、蕭山雞、仙居雞、白耳雞聚為一類;第三步由斗雞和固始雞聚為一類;第四步由大骨雞和北京油雞聚為一類;第五步由第一步和第二步聚為一類;第六步由第三步和第四步聚為一類;第七步由第五步和第六步聚為一類;最后藏雞單獨聚為一類,再與前面幾步相聚。
2.3.2 最短距離法聚類結果 10項指標利用最短距離法聚類結果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第一步由狼山雞、鹿苑雞聚為一類;第二步由絲羽烏骨雞、蕭山雞、白耳雞、仙居雞聚為一類;第三步由固始雞、斗雞聚為一類;第四步由大骨雞、北京油雞和第二步、第三步聚為一類;第五步由第一步、第四步聚為一類;最后藏雞單獨聚為一類,再與前面幾步相聚。
3 討 論
(1)許多學者進行了動物、植物的特征特性與生態(tài)特征相關聯(lián)的探索性研究,并闡明了生態(tài)特征與經(jīng)濟性狀之間的關聯(lián)分析結果可作為品種分類的依據(jù)[7-10]。我國地方雞種在特定的地理生態(tài)特征下,形成各自的品種,每個品種均產生了各自的蛋品質種質特性,說明了各雞種在蛋品質種質特性上存在差異,測定的蛋品質指標可代表每個品種種質特性之一。
(2) 兩種聚類方法聚類結果表明:11個地方雞種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藏雞處于海拔較高,氣候寒冷,降水量較少,無霜期短,年日照時間長的西藏,可定為高海拔型雞。另外一類10個雞種為我國中東部地區(qū)(白耳雞、藏雞、大骨雞、河南斗雞、固始雞、狼山雞、鹿苑雞、絲羽烏骨雞、仙居雞、蕭山雞、北京油雞),呈現(xiàn)出地理位置越往南,雞種間的距離越遠的趨勢,說明了生態(tài)因子也是品種分類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陳國宏,王克華,王金玉,等.中國禽類遺傳資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2-111.
[2] 徐桂芳,陳寬維,楊寧,等.中國家禽地方品種資源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1-120.
[3] 鄭丕留,張仲葛,陳效華,等.中國家禽品種志[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1-10.
[4] 包文斌,程金花,徐琪,等.我國11個地方雞種體尺和生態(tài)特征多元統(tǒng)計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2005,26(3):31-34.
[5] 陳寬維,高玉時,王志躍,等.家禽生產性能名詞術語和度量統(tǒng)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1-7.
[6] 裴鑫德.多元統(tǒng)計分析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農業(yè)大學出版社,1991:89-135.
[7] 丁艮鳳 ,劉洋,曾愛平,等.湖南省4個自然保護區(qū)蝶類多樣性與相似性研究[J]. 天津農業(yè)科學,2012,18(1): 96-99.
[8] 陳紅, 譚志剛.中國果梅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 2011,17(6):108-110.
[9] 張克 ,王樹棟 ,王文和,等.東方系百合品種主要性狀的相關分析及主成分分析[J].天津農業(yè)科學, 2010(5):28-32.
[10] 唐雪輝, 賀建文, 白桂萍.回歸分析在芝麻區(qū)試中的應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9,15(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