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學習現(xiàn)狀,通過對課堂教學中教學低效、無效的表現(xiàn)及原因的分析,研究在新課改下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具體策略。
關鍵字:計算機;有效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特點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公共基礎課,是一門融理論、技能、實訓于一體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系統(tǒng)地建立計算機相關概念和操作技術(shù),熟練掌握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操作計算機及常用應用程序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掌握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nèi)容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純理論的計算機文化知識,包括計算機的歷史、發(fā)展和現(xiàn)狀和工作原理等。該部分以講授為主,教學場所為教室或者是多媒體教室。二是計算機應用,以操作為主,授課地點為計算機實驗室,人手一機,教師使用教學軟件采取互動式、情景模擬、任務驅(qū)動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以學生操作為主,改變了以教師講課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提高了不少。但深入到課堂教學實際,仍會發(fā)現(xiàn)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學低效、無效,學生學習效果兩極分化嚴重等。
2 《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現(xiàn)狀分析
2.1 不明白為什么要學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多年積攢的挫敗感,使他們學習上沒有目標,學習態(tài)度消極。雖然他們對于計算機有所接觸,但對于基礎知識不感興趣,意識不到只有扎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很多學生都是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tài),只在考試前“臨陣磨槍”。
2.2 不知道怎么去學
計算機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均強的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要通過上機操作來體驗和積累,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熟練掌握。但是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學,缺少創(chuàng)新與變通,他們依葫蘆畫瓢,一味模仿教師演示的操作步驟,但卻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結(jié)合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和規(guī)律,幫助教師充分理解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和策略,開展有效教學,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 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效率實施建議
3.1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興趣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有研究表明,在以聽講為主的課堂里,學生保持注意的時間不到40%,而在課堂中加入視覺因素會增加14%--38%的記憶。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安排視、聽和動覺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案例、故事教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或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案例,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chǎn)生求知欲,并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將理論知識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講解。這樣,一些零碎的知識點在案例中變得相互聯(lián)系而易于掌握。例如:在WORD教學中,教學前期可設計一些開會通知、請假條、公告之類的文檔格式化案例,包含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特殊格式化的操作知識點,讓學生完成以后,可以掌握文檔格式化的基本操作。教學中期則可提供一些文本文件,一些包含表格內(nèi)容的文字,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整個表格,把文本的內(nèi)容格式化好,并與表格放在一張起,設計好版面,然后打印出來。
(2)項目引領,任務驅(qū)動能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應用的教學項目針對性強,往往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要完成的實際工作任務,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就是將來實戰(zhàn)的摸擬演練。這樣學來的知識技能,走上社會后直接就可以遷移到工作中,因而學習的針對性強,興趣大為提高。如在EXCEL的教學中,布置任務如下:“現(xiàn)在你是某公司文員,你的上級要你統(tǒng)計出各部門員工的工資情況,各部門的平均工資、最高(低)、并按薪水高低排序,你能做到嗎?”然后教師把這個大任務(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去求解每一個小任務,探究性地跟著教師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技能,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教學的效果將大為提高。同時學生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享受到一份成功的快樂,體驗著強烈的成就感!這種快樂和成就感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性地學習。
(3)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內(nèi)容與制作,都與學生的專業(yè)息息相關,會一定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是簡單的演示知識要點,而是要基于學情,本著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出發(fā),從對聲音、圖像、文字的處理、動態(tài)與靜態(tài)視頻的出現(xiàn),從多角度,多層次上幫助學生接受所要掌握的知識。通過圖文并茂的演示,強化學習計算機的動機。特別是在背景音樂下,隨著鼠標的移動,窗口的變化,對科學知識的講解,師生的思想情感,都達到了普通課堂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比如在學習演示文稿Powerpoint時,利用從網(wǎng)絡上下載的flash動畫或各種精美的圖片,配上喜歡的音樂,標注說明文字,鏈接到前面所學的word文稿,這一幕幕引人入勝。在全班同學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作,一個個小小的菜單不再枯燥乏味,一步步操作不再需要死記硬背。
3.2 加強互動式教學,建立反饋機制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有計劃有目的共同活動,互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可以采用以學生操作訓練為主,并輔以教師巡回指導的方式,也可以發(fā)動學生互相輔導,師生共同研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師生的雙向活動中,優(yōu)化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地調(diào)整、控制教學,也能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故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調(diào)整教學活動,講解時就更能抓住重點,有效地克服難點,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各項教學原則,例如,通過課堂上多人次的提問,可了解各個層次的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清晰與否,理解的深度如何,廣度如何;課堂訓練中對于一定數(shù)量的練習題,采用作每次少題量的練習后迅速反饋信息,從而立即糾正學生在認識活動的偏差,以利提高下一次練習的正確率;對于課堂作業(yè),盡量應做到當堂完成作業(yè),當堂批改,有錯誤當堂解決。這樣,由于反饋的速度加快,縮短了反饋周期,學生的正確認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的認識及時得到糾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3.3 適時表揚,增強學生自信心
進入職校的學生,在初中多是邊緣人物,在不斷的失敗和被忽略中,他們的自信心一點點地消逝,進入職業(yè)學校以后,內(nèi)在動力不足,學習方向不明,導致大部分的同學終日渾渾噩噩,虛耗時日。而欣賞教育、激勵教育無疑是其中的一條捷徑,挖掘?qū)W生內(nèi)在的動力,重新找到信心,才能突破自己。所以欣賞和激勵,讓學生重拾信心,他們才會有輝煌的未來!
總之,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位計算機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在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只要轉(zhuǎn)變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這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M·希爾伯曼 著 陸怡如 譯.《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
[2]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3]劉廣富.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參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