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果說,在花卉王國群芳譜里,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花皇后”;那么,在觀賞石王國的石譜里,雨花石則堪稱國色天姿“石皇后”。雨花石雖無香無味,卻有姿有色,而且紅顏常駐,永不凋謝。
關(guān)鍵詞 雨花石 分類 鑒賞
一、雨花石的形成
雨花石形成于約1200萬年前的地質(zhì)年代,是二氧化硅逐漸沉積形成的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它的圈紋由自然生成時產(chǎn)生的空隙演化而成,色彩由所含礦物質(zhì)的成份而定,如赤紅者為鐵,藍者為銅,紫者為錳,并由其含量多寡,呈現(xiàn)濃淡、深淺的顏色變化。
二、雨花石的名稱和種類
雨花石因產(chǎn)于江蘇六合縣龍巖山,顧原名靈巖石,后因南京雨花臺也多有此石,而靈巖石之名又易與出產(chǎn)于安徽省靈璧縣之靈璧石混,又南京雨花臺游客多影響大,隨以雨花石名傳世。雨花石又名六合石(以產(chǎn)地名)、五色石(以色彩名)、文石(以風格名)、錦石(以紋理名)、瑪瑙石(以石質(zhì)名)等。
雨花石的主要品種有五種:
(1)瑪瑙。以顏色分有紅瑪瑙、藍瑪瑙、綠瑪瑙、紫瑪瑙、醬斑瑪瑙、金黃瑪瑙、鬼面青瑪瑙、白瑪瑙、漿水瑪瑙還有五色交雜的錦屏瑪瑙。若按天然花紋與紋飾分則還有黑色中閃一絲白色的合子瑪瑙;紅白雜色相間,細如發(fā)絲的纏絲瑪瑙;黑白褐色細密花紋平得相間的縞狀瑪瑙;花紋如柏枝的柏枝瑪瑙、苔蘚瑪瑙;花紋如竹葉的竹葉瑪瑙;正視瑩白,側(cè)視則若凝血,一石二色的夾胎瑪瑙;質(zhì)地有云霧狀感覺的曇花瑪瑙;紅色花紋內(nèi)有粉紅色花紋的曲蟮瑪瑙;各色條帶相間成層的帶狀瑪瑙;在縞狀帶狀瑪瑙中有棱角狀構(gòu)造,形如隱約可見的“城郭”的城紫瑪瑙。
(2)水晶。除無色透明的水晶外,雨花石中含有煙晶、茶晶、黃晶、薔薇水晶、紫晶、鬃晶、發(fā)晶等,以后三種觀賞效果較好,紫晶形端色鮮者是雨花石中的珍品。
(3)玉髓。玉髓亦稱石髓,雨花石中常見的有葡萄狀、鐘乳狀的,乳白色的狀如羊脂玉般細膩,色彩以灰白、乳白居多,也有少量的呈鮮紅、深紅、蔥綠諸色,火紅極艷者,稱為血玉髓,較難得。
(4)蛋白石。雨花石中的蛋白石,在雨花石中列為珍稀。因為蛋白質(zhì)純,色艷,像鈞窯的乳濁釉,極具潤感,觀之如霧如煙,撲朔迷離,有單色也有復色,具有兩種色彩的蛋白,往往在色與色之間,渾然漾天,找不出具體的分界線,蛋白石上的色彩有失透狀,給人一種不可言喻的柔和感覺。
(5)化石。雨花石中的化石數(shù)以千計,有動物化石,植物化石,以珊瑚化石居多,佳品一般是有色彩,硅化,形象居于石之平面。
雨花石之“六美”、“七字賞石經(jīng)”、“欣賞八法”
(1)六美:質(zhì)美、形美、弦美、色美、呈象美、意境美。
質(zhì)地美:透明者有玲瓏秀麗美,不透明者有粗獷質(zhì)樸美。
形態(tài)美:雨花石多為礫石,在觀賞石家族中以小巧玲瓏取勝,可謂之“小家碧玉”。圓潤光滑的雨花石,如美女之玉容玉體,此謂“奇石移情似美人”是也。雨花石中也有造型奇特、千姿百態(tài)的“奇石”,則具有陽剛氣勢美。
紋理美:雨花石又稱“文石”,表面紋理,千變?nèi)f化。顯現(xiàn)出具象或抽象圖案,仿佛是鐵線畫,維妙維肖。被譽之為“線性藝術(shù)”、“思維藝術(shù)”、“書法藝術(shù)”。雨花石紋理,并不在多,亦不在少,而在于“奇妙”,富有美感。
色彩美。雨花石色彩極為豐富,有一石擅美一色,白如霏雪,紫若蒸霞,綠映遠山之黛,黑回瀚海之波,黃蹤可薦于虞 ,朱者如美人睡痕;更多者備美眾色,朝暾暮靄,斷霞散彩,群芳不能喻其艷,錦繡不足比其容,即使丹青高手,也難仿其色。
呈象美:由質(zhì)、形、紋、色的巧妙變化和組合,構(gòu)成千姿百態(tài)的圖象,有具象、抽象、意象、幻象等等,有人稱之為“象形石”。歸而論之,可分山水、花卉、人物、動物、抽象、奇巧六大類,各具其獨特的審美情趣。
意境美: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洌@就是“意境美”。
(2)七字賞石經(jīng):質(zhì)、色、紋、形、美、巧、奇。質(zhì)色紋形為外像,美巧奇為內(nèi)涵,覓巧、求美、獵奇是愛石者的旨趣。
質(zhì):透-全透、半透、微透。細-是指與粗對比而言,要求石質(zhì)細膩不蕪余雜。潤-蛋白石或間有蛋白石成份的美石,觀之似透非透,如霧如煙,幻景迭像,浮光閃影。樸-石可破,不可奪其堅。雨花石要求不缺不殘,保其”古樸之真”。
色:艷色-攝魂奪魄,色壓群英,一石置水,滿盤失鮮。復色-一石具兩種以上色彩稱復色。稀色-雨花石中,白、黃、紅為普色,綠,紫、籃為稀色,綠少,紫稀,藍貴。拗色-“拗”,有不合常規(guī)的意思,指一石之中,色彩的搭配拗得出奇,觀之令人耳一新。內(nèi)透色-石體透明,有”包裹物”隱于石中,如若包裹物(或像水藻或如桃枝)色極艷麗,是收藏家們收羅的“內(nèi)透”珍品。游色-雨花石產(chǎn)地的村民把蛋白石稱為“游石”,把蛋白石的顏色稱為“游色”。蛋白石之色,不論嫣紅,不論粉青,由濃向淡,漫漫潤開,幾乎找不到濃淡之間,色與色之間的分界線。冷色-石質(zhì)古樸,在灰褐色的石面上,紋理如枝干橫斜,枝上綻了十多個白點,宛然一幅雪梅圖。觀之冷艷攝人。鬼色-黑色稱為“鬼色”,黑色出奇像,黑色出墨趣。雨花石中綠色較珍貴,藏石界有”見綠就抓”的行話。紅色為雨花瑪瑙之正品。俗云:“瑪瑙無紅一世窮”。
紋:雨花石中瑪瑙石紋最繁,蛋白紋最簡,水晶石紋稀貴,松香石紋古拙。紋多善,紋少亦善。紋宜有層次,層層疊出,倍臻妙境。
形:一握適掌,端、圓、扁、薄。此雨花石形之正統(tǒng)規(guī)范。
美:雨花石美略有十格:花團錦簇,異彩紛呈的組石盆錦,給人以群體美。奇幻的紋理,漫涂的色彩,曰不可思議之美。似透非透,如霧如煙,是似而非,曰朦朧美。形端色麗,質(zhì)地晶瑩,給人以圓潤美。 有冷色調(diào)之圓石,通體晶透,點綴少許白紋、紅紋,曰清幽之美。有石晶體白紋,如山巖積雪,巖釁一枝紅梅,曰冷艷之美。石體長方,有菠蘿形格子紋密布,曰端整之美。一峰高聳,飛瀑懸空,萬丈渡瀾,曰險峻之美。五光十色,燦若云錦,曰華麗之美。巖深谷回,菇煙吐霧,曰境界之美。
巧:“覓巧”五忌。忌牽強附會,忌一廂情愿,忌孤芳自賞,不顧客觀認可;忌立像晦澀不清,忌重巧輕色。
奇:雨花石中的奇石,往往產(chǎn)生如下的效應(yīng):一、一石出手、百石失色。 二、奇貨蟄居、百家探求。 三、滿座嘩然、不可思議。四、如失交臂、不可再得。 五、精細入微、像如雕鏤。 六、驚鴻一瞥、終身難忘。 七、巖洞清幽、奇境攝人。 八、石色空濛、盡得風流。 九、名人造像、維妙維肖。 十、色相迷人、為之顛倒。
(3)雨花石的欣賞八法:汲水埋盆、迎光透影、掛佩祈年、書齋擺譜、選石握游、與石同眠、 與石同歸。
四、雨花石現(xiàn)狀
雨花石在地礦的存量本來就很有限,加上近十年的瘋狂的非保護性開采,導致現(xiàn)在的雨花石越來越少,價值越來越貴了。雨花石愛好者多認同六合、儀征、江寧等地產(chǎn)的雨花石,而對出產(chǎn)于長江流域其他地方的彩色卵石尚沒有完全認同,其實有些石頭的質(zhì)地完全同雨花石一樣。現(xiàn)在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假的雨花石,主要有兩種,一種以人造玻璃和樹脂假制,一種以鵝卵石充當雨花石。
綜上所述,雨花石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物,早已成為文化、藝術(shù)乃至意識形態(tài),躋身于文明社會,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雨花石文化”。
參考文獻
[1]劉水著.《雨花石鑒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09
[2]周德磷.《中國雨花石鑒賞與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
[3]張巖峰.《中國奇石收藏收藏鑒賞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6
[4]張蓓莉.珠寶首飾評估.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 ,2000
[5]潘兆魯.結(jié)晶與礦物學.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995
[6]張蓓莉.系統(tǒng)寶石學.地質(zhì)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姓名:李金檑(1984.4-)畢業(yè)學校專業(yè):中國地質(zhì)大學珠寶學院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現(xiàn)在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姓名:龐丹丹(1983.6-)畢業(yè)學校專業(yè):中國地質(zhì)大學珠寶學院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現(xiàn)在單位:河南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