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變革已深刻的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體育也不例外。創(chuàng)新是大學體育進步與發(fā)展的動力,是大學教育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促使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必須從認識觀念到實質進行根本的轉變。以學生為主體,由重教育學習轉變?yōu)閷W生的自動學習,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動練習;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精髓,通過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培養(yǎng)高尚品質、愛國情懷;以課堂內、外體育教學結合,實現(xiàn)多渠道終身體育鍛煉。
關鍵詞 大學體育 體育轉型 創(chuàng)新教育
一、大學體育面臨“轉型”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轉型時期,作為現(xiàn)代社會公共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體育教育受新環(huán)境的帶動,也正經歷著一次重大的“轉型”。
從《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之日起,我國體育從國家體育競技優(yōu)先的模式“轉型”為向發(fā)展社會體育、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與競技運動職業(yè)化分軌并進的“U型”體育的轉型。體育的這種轉型,是從認識、觀念到實質的根本變化,它賦予了大學體育教學新的目標和要求。
傳統(tǒng)的大學體育教育,注重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展示的是政治體育,側重的是學習成績,強調的是體質教育,建設的是形式體育、技能體育。而轉型期的大學體育,則注重“人”的意義和人與社會的和諧,展示的是人文體育、終身體育、人本意識,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健康意識、生命意義,建設的是素養(yǎng)體育、能力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只有適應這一變化,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使教學真正深入實質。
二、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
大學體育教育的一切行為都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由重教育學習轉變?yōu)閷W生的自動學習,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動練習。
(1)由重教向重學轉變。過去的大學體育教育過分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和練。事實證明,這種教育的效果是很差的。大學體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獨奏者的角色改為導演或促進者的角色。教師只有很好地充當導演或促進者,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體育由重教向重學的轉變。換言之,教會學生學與練,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當然也是大學體育的終極目的。
(2)由被動練習向自主練習轉變。以往的大學體育教育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在體育中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往往以強迫的方式或說教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地練,從而達不到體育教育所應達到的目的。大學體育教育行為的創(chuàng)新注重由學生被動地練向主動地練轉變,視學生為體育活動的主體。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練習。
三、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要以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精髓
大學體育教育不僅是要增強大學生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鍛煉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加大學生的品質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
大學生只有具備健康體魄,才能更好為祖國、人民服務,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大學生具有健康體魄、為中華民族復興的服務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xiàn),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養(yǎng)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髓。
充分利用大學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方法的特點,在體育教學中設置正、反向情景中,挖掘大學體育教育的特殊功能,利用各教學內容的不同性質和教育功能,使大學生真正體驗到弘揚中華民族體育精神與體育教學的結合點,真正繼承優(yōu)秀的體育教學過程、內容、手段、方法和設置正、反向情景與學生個體、群體等相互作用。
在大學培養(yǎng)具有健康體魄的學生,使學生不斷提高體能和技能,增強抵御疾病能力,提高對自然的適應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在大學體育中造就大學生具有健康體魄的同時傳承發(fā)展中華體育文化,從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高度,充分認識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髓是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這是體育人的歷史責任和義務。
四、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要以課堂內、外結合的教育模式
大學體育教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從大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到有張有弛,并且利用先進的光、電、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行為。轉化單一的教學模式,確立以終生體育為指導的課堂內、外相結合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
(1)課堂體育教育。日前大學體育課堂教學仍是實現(xiàn)大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主渠道。在課堂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把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與課堂教學、數(shù)材改革、體育活動實踐、教學評估充分結合起來。
利用現(xiàn)代教育的新技術、新手段來完善體育教學平臺,用多元化、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個體的需求,為學生主體展現(xiàn)自我,發(fā)揮自身特長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
(2)課外體育教育。要想實現(xiàn)大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的目標,僅靠課堂體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進一步在課外針對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性,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教育,要以個體的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群體的組織活動為促進手段,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體育素養(yǎng)。
在課外幫助指導大學生實現(xiàn)個人體育鍛煉的基本目標和發(fā)展目標的同時,充分依靠體育教師的指導與大學生體育社團組織,使兩者相結合,理順大學生各類體育社團的體制、機制并制訂各項措施,確保大學生體育社團開展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的體育文化活動,全面落實高校體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觀念和措施,做到以發(fā)展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本,使體育教育與德育、智育、美育有機統(tǒng)一起來,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努力使學生做到體育學習在課內,個性發(fā)展在課外。教育創(chuàng)新可使課堂體育教育與課外體育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濃郁的體育氛圍,使學生在充分展示自我運動才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激情。
五、結語
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大學體育創(chuàng)新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在教育創(chuàng)新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作為大學體育教師,必須要全面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這是關系到培養(yǎng)現(xiàn)代新型體育人才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南強,寇磊.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的研究-全國學生體質廿年下滑引起的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10(5).
[2]王亞芳.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探析[J].華章. 2011(29).
[3]蔡志強.談高校體育教師的創(chuàng)新教育[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