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教育界人士紛紛主張在學校的教育方法中踐行賞識教育,立足于對學生生命個體的關注,讓學生在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上進行有生命體驗的學習。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特別是作為德育主陣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尤其應該承擔起責任,用貫穿賞識理念的學科教學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行的目標。
一、賞識教育的含義
賞識教育是周弘老師首倡并推廣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與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一脈相通的。賞識,在賞識教育理論中的含義為:它是一種思維視角,即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種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的積極的思維方式。
1.賞識教育是關愛的教育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真摯的愛,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和動力。教師對學生賞識其實包含對學生的關愛與期望。在賞識教育里學生遭遇挫折時,送上一句勉勵的話語,那么他就會在愛與溫暖的氛圍中,認識自身不足,正確對待挫折,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了責任感?!笨梢妼W會愛學生是教師施教的第一步,也是成為合格教師的第一步。如果教師不愛他們的學生,那么學生們有再多的優(yōu)點都不會被教師發(fā)現(xiàn)。長此以往,學生們也不會喜歡他們的老師,最終也無法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賞識的基礎和前提就是傾注愛心,就是我們的教育者一定要學會賞識,愿意賞識。
2.賞識教育是尊重的教育
尊重學生,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還年輕,需要關心和愛護,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自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是個體,所以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個性。賞識教育應該基于對個體生命規(guī)律的愛和尊重。賞識教育是一種尊重生命規(guī)律的教育,總結(jié)的“生命像一條河”、“先驕傲、后成功”等思維方式使許多家庭走向了和諧。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和生活得是否快樂,能否健康成長,關鍵看教育者能否引導得法,能否把學生看成主體,并且時刻尊重他們的言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恰到好處地運用賞識教育,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賞識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賞識教育能使大學生優(yōu)勢互補,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等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個性有差異,學生的閃光點也不相同,教師對學生閃光點的賞識會引起許多同學的賞識。社會心理研究認為,人們普遍愿意模仿學習他們喜歡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賞識教育不僅是教育者賞識學生,還讓學生在賞識的積極氛圍中學會賞識別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由于同學間的互相學習、互相感染,使同學逐漸形成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賞識自己,幫助學生客觀地評價自我,增強自信,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積極樂觀的新時代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更離不開賞識教育的特殊效應,教育者只有敞開心扉,深刻及時地把握住學生的情感,使之處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賞識教育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開拓型人才
正如心理學家戴克斯所說的那樣: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一般。教師的激勵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其內(nèi)在的多方面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標不再是知識型的人才,而是創(chuàng)新式的、開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一味地要求學生循規(guī)蹈矩,這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 而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見的有用之才,賞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學生的不同見解,不同的解題方法應大加鼓勵,大加贊賞;要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對意見,長期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積極思維,努力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逐步成長為開拓型人才。
3.賞識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和諧的校園氣氛
一方面,賞識是一種共享思想和智慧的過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共享中互相作用,求同存異,有利于平等形成;另一方面,賞識教育通過認可、表揚、激勵、關懷等手段,創(chuàng)造了和諧融洽的育人環(huán)境,可以說賞識教育是教育者心態(tài)的回歸,是受教育者心靈的飛躍。同時,賞識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教育者把學生看成中心對象,處處為學生著想。受教育者也因此大受鼓舞,增強了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即刻形成。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賞識教育的有效途徑
1.教育者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激勵學生,高度重視受教育者
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性評價比否定性評價的效果更好,而賞識教育就屬于激勵性評價。當然在激勵學生時,不能單純地表達溢美之詞,一定要具體介紹受教育者的個人努力程度。根據(jù)歸因理論的核心假設:人們都試圖維持一種好的自我形象,所以當活動較成功時,個體就傾向于將成功歸結(jié)為自己的努力;當活動失敗時,個體就會認為失敗是由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那些經(jīng)歷了失敗的學生會試圖尋找一個理由,以使自己在同伴面前能夠挽回面子。因此在賞識教育的激勵中也應當強調(diào)努力。教師應發(fā)自內(nèi)心地鼓勵學生,從而逐漸消除學生上政治理論課的厭煩心理,同時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上賞識教育的適當運用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師生關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進而真正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崇高目標。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異性
注重差異性,因材施教是賞識教育成功的關鍵。雖然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但有人內(nèi)向,有人外露;有人重情感,有人講實際。對不同的人,應從不同的角度去賞識,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揚;或?qū)ζ涑晒Ξ敱娦麚P,或?qū)ζ錁I(yè)績個別贊賞;或直接地贊同,或含蓄地認可。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從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出發(fā),不能搞 “一刀切 ”,要根據(jù)他們思想、素質(zhì)等各方面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同時賞識的方式方法也要因人而異,這樣才能發(fā)揮他們的積極能動性。
3.賞識教育應注重雙向交流
有些教育者往往只是單純地灌輸理論性很強的政治知識,而不考慮受教者內(nèi)心的感受,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只有雙向互動,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對象的心里想法,也使得教育者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賞識教育潛在的重要意義是通過賞識的方式,達到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最終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fā)展。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互相影響、互相滲透,這樣的教育交往形態(tài)才真正是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