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顯示,其中關于“24小時后的平均保持率”的研究頗為直觀,其大意是:腦科學認為,在學生所采用的各種學習方式中,24小時后的保持率是不同的,其中“向他人教授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24小時后的平均保持率是最高的,其次是實踐練習、討論組,它們24小時后的平均保持率都在50%以上,而講授是24小時后平均保持率最低的,其次是閱讀、視聽結合、示范,它們都在30%以下。如何科學有效的把握課堂的四十五分鐘,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使孩子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提高英語素質,從而達到讓效率“高”起來。下面,我將結合兩年來自己在高效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與不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學——讓學生自主學起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我們已經(jīng)提倡了很多年,大多數(shù)教師也都知道這一點,但在具體操作中卻困難重重。針對這種現(xiàn)狀,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總結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預習方面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靠學生的自覺是不行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到位。因此,我和同學科教師在教每一話題前,先寫好下一話題的教學預案,過星期時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回家預習。根據(jù)預案內容,學生會在課文中找出生詞,短語,重點句子以及知識點。
(二)課堂方面
學生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任務就是解決預習中的遇到問題,并背記短語和重點句子,同時,讓學生上黑板展示。我們一次展示8-10人,讓每個小組的4號(最差)學生上黑板進行默寫短語或重點句子,即差生展板。寫完后,本組3號學生上去改錯,因為3,4號學生基礎不太好,所以,要讓本組2號或1號為小組打分并講評共性錯誤。每個學生都會關注自己小組的評價分數(shù),所以在“學”這一環(huán)節(jié)都會認真背記,甚至個別學生在預習時,已經(jīng)背過了一部分內容。
二、講——讓學生分組講起來
講評是總結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分析產(chǎn)生差距的原因,指出糾正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分析來發(fā)現(xiàn)問題,調整教學方法,樹立新的目標。
(一)新授課講評
英語課堂雖然聽說較多,但是,知識點和語法項目的講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新授課前,學生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并找出了自己的疑難點,在課堂中,學生的任務就是解決問題。我在課前備課時已把學生的疑難問題整理到一起,在課堂上,會讓學生先分組討論這些問題,再有針對性的叫一些同學去黑板前講解這些問題。對于學生的講解,其余學生可以補充。同時,對于學生講解不到位的和沒有拓展開的知識,教師再補充講評。
(二)習題課講評
常規(guī)的習題講評課使我們在漫長的復習教學過程中日益感到“無力”,既無動力,也無活力。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了一種講評方式比較適合我的學生,這就是小組合作講評。首先,試卷做后一定要改,要讓學生知道錯誤在哪兒。其次,分組后由組長負責,組內學生提出問題,每個學生都能講解,組長在組內協(xié)調,發(fā)現(xiàn)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小組間互相討論或直接找教師點撥。最后,教師會在所有組都講完后,把剛才組內提出的問題集中在黑板上再作強調。舉例或進行變式訓練,讓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解記憶。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改試卷,在課堂密切關注學生,隨時解答學生的疑難。
三、練——讓學生快樂練起來
美國作家安奈特·布魯肖所寫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關于課程指導的那一章,對32條“切忌只講不練”、37條“將課堂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和41條“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都是關于練習的重要性的說明。安奈特·布魯肖在32條“切忌只講不練”中說:“光聽游泳課,我們學不會游泳;只有下水游,才可能學得會。光聽駕駛課,我們學不會開車;只有動手開,才有可能開起來。生活中如此,課堂上亦然。練習設計既要使學生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又要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編題要講究科學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練習都要有重點、有目的,應體現(xiàn)由淺入深、逐步遞進、構造合理的序列,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順著臺階上。
(一)對話練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大量的對話型課文,在時間緊、教學任務重的情況下怎樣進行?課文中的聽力,對話是學生學習英語最輕松,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部分,而且為后面較難的短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中考聽力,補全對話,單選就是考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情況。為了早早趕完進度,為了早復習,多復習幾遍,有的教師把這些都給學生省掉了。課堂只剩了學生干巴巴的聽啊,記啊,背啊,默啊,做題啊。過程沒了,興趣就沒了,孩子們不愛學了,咕嚕多少遍也是白搭。教師只是干著急,學生就是不學,更談不上會了。如果把課本的這部分內容充分地利用好了,可以極大的調動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觀察,思考,推理,概括總結,聽力及口語表達各方面的能力。
對話教學主要分成三大塊,一是大聲朗讀對話:自己讀, 集體讀,教師領讀,自己練習,有不會的可再請教組員或老師幫助 。二是角色扮演,對話練習:讓學生進入角色,實地練習。交換角色練習。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對話的趣味性。有許多對話是對身邊同學日常生活的調查了解,學生不同的回答,風趣的答案都會讓孩子們感覺學英語有意思,有樂趣。三是課堂展示。根據(jù)教學實際,可以讓對話的學生站起來表演,由于時間有限,參與的學生不多。我想出了一個既可以展示自己又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參與的方法,它就是對話小組之間互相展示。例如,八年級英語的課文中有很多都是四人對話,兩組自由結合,互相表演,互相打分。整班的學生都動起來了,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課堂效果比起以前有所提高。
(二)語法點練習
課堂上除了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外,必要的語法點練習也是不可忽略的。素質教育的成果終究要通過考試的方式得到肯定,教師可利用有針對的練習進行語法知識和鞏固。
心理學認為:“只有經(jīng)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總之,高效課堂模式建設是一項繁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努力進行實踐探索,不斷完善其理論框架、豐富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