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的一塊心病,一個尷尬!
作文教學,從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
竭盡所能搞好學生的作文指教教學,是作為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作為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
大多數(shù)學生作文時,都覺得沒有事情可寫,或者是有事情也只有一兩句話就能說完了,寫不出來老師要求的幾百字,使得有一些學生的作文成為“作難”,寫出的一篇文章也是七拼八湊、前言不接后語。對于如何指導好學生作文,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有著如下的實踐與體悟:
一、借來課外閱讀的東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九年累計400萬字以上的課外閱讀總量的要求,要達到這閱讀量的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厚實的基礎。課外閱讀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對其人生發(fā)展作出指導。我們都說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其實一本好書也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或者人生的一個階段。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不斷提高和深刻,需要閱讀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僅靠書本上的知識已很難滿足學生們認識的需要,只有給他們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才能跟上時代,獲得最新信息。提高學生審美賞析水平,完善人品和人格。在閱讀過程中,當學生感受到某種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時,就能產(chǎn)生某種愉悅之情,從而萌發(fā)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并進而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二、引來社會生活的活水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贬槍懽鱽碚f,閱讀是輸入,作文是輸出。要想寫多寫好,關鍵是要多讀、讀好,積累雄厚。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誰要是只把自己關在小屋子里死讀書,誰就失去了接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的機會。誰要想接觸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誰就應該投身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比如:積極參加興趣小組的唱歌、跳舞、繪畫、體育活動;從事科技制作、養(yǎng)殖花草、喂養(yǎng)蟲魚;走出校門,參觀、游覽、訪問,便解決了“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個人生活單調(diào)呆板”的矛盾,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也從根本上開發(fā)了寫作的源泉。教會學生對社會生活進行觀察,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引來社會生活的活水,會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寫作毅力
寫作意志和毅力是指為了達到既定的學好寫作的目的而自覺地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寫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夠見效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學習、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關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從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思考做起,從積累一詞一句做起,從學習寫作的一招一式做起,長期堅持,日積月累,以堅強的意志努力學好寫作。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對作文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特別是對于生活沒有長期獨到的觀察和體驗,對于社會問題沒有深入細致的多角度思考和探索,缺乏恒心,缺乏毅力,單憑幾點技巧或絕招就想投機取巧學好寫作,這是難以辦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志,讓學生能夠長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努力達到中學階段的寫作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發(fā)揮教師的寫作示范作用
寫作,是語文老師的專業(yè)特長;教學生寫作,是語文教師的本職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把二者相結合,寫一些“下水文”,應該對作文教學能起到較強的示范作用,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只有“下水”,才能體味學生寫作的甘苦,才能切實把握學生寫作的癥結所在。你要不站在學生的角度,想想、寫寫,哪怕是拉拉提綱,你就不能完全這道文題的虛實、寬窄、深淺、遠近……等到學生動筆時,就必然會出現(xiàn)你預想不到的,鬧出這樣那樣的笑話。作文教學,不是多么高深莫測的理論課,而是扎扎實實的技能課。教師只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和角度上嘗試一下,才能切實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拉近師生的。愛屋及烏,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和提升寫作文的,使學生樂于寫作文。況且當學生見到教師的“下水文”,尤其是這樣的文章是自己努努力能模仿、能做到的時,自然就更不會再把作文視為畏途,自然就會見賢而思齊的寫作沖動。做不到這一點,縱然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講解寫作之道,學生的收效也是非常微小的,往往是教師相當勞累,學生也極疲倦,費力不討好。
五、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新課標要求教師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一篇文章怎樣開頭、過渡、銜接、收束結尾?怎樣做到圍繞中心選材、語言簡潔、中心突出?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天花亂墜,而基礎差的學生象聽天書,不知所云,收效就令人擔憂。很多學生是愿意與老師加強語言交流的,但傳統(tǒng)上的師道尊嚴,加上很多學生的內(nèi)向性格,往往導致了師生的正常交流具有了障礙,造成老師的講與學生的學脫節(jié)。綜觀教學上的名師,如魏書生、海倫凱勒的老師莎莉文等人,也就是突破學生的語言障礙,與學生進行了很好的語言交流而讓學生取得成功的。百家講壇的大師也都是將高深莫測的學問化解得通俗易懂,聽他們的講解,就是一番和顏悅色的談話,聽眾易于接受而受益無窮。所以,我在學生的作文課上,首先強調(diào)一句:“同學們要與我加強對話與交流”。因此,作文課堂上學生提問者此起彼伏,氣氛活躍……交流與溝通,拉近的心理距離,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魯迅說:“文章要怎能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作為語文教師,對先生這句話的認真理解和領會,并引領學生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化解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