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對自身學習策略的評估以及課外英語學習時間的利用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此,有針對性地實施適合不同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 英語學習 教學方法
一、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diào)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過分注重應試教育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從總體上還是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四、六級考試的壓力迫使教師不得不將應試教育擺在首位;許多學校將“應試”當成了教學的指導方針;有的學校甚至規(guī)定四、六級統(tǒng)考不合格者,不能拿學位證書,不能畢業(yè)。校外用人單位也相應規(guī)定沒有英語四、六級合格證書者,不予聘用。在這種內(nèi)外的雙重壓力下,大學生也越來越重視“應試”,只有順利通過四級考試,才能順利畢業(yè),才能順利拿到學位證書,才能在求職時不會因為沒有英語四級證書而受到冷落。教師的教學也是圍繞學生的考試進行,缺乏創(chuàng)新性。
(二)聽說訓練無保障
對大學生來說,聽說訓練極其重要,需要在練好聽力明白他人意思的基礎上多用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然而,按照現(xiàn)行的教學計劃,大學階段的非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沒有專門開設口語課,有的高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或硬件設施不全,聽力課未采用面授。即使開設了聽力課,由于缺乏系統(tǒng)教材,加之聽力課時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的聽力訓練極其有限。而應試的壓力使許多學生根本沒有時間聽聽力、練口語,結(jié)果導致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啞巴”英語。
(三)學生心理素質(zhì)差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課堂氣氛沉悶。當老師要求用英語回答問題時,大多數(shù)大學生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害怕用英語表達,這是心理素質(zhì)差的表現(xiàn)。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當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威脅時,有些學習者會加倍努力,保持一種活躍而敏捷的學習狀態(tài)。這種學習狀態(tài)能促進學習動力的增強,是一種積極因素。而有些學習者由于自我意識太強,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擔心出錯等原因而過度緊張,這樣會極大地阻礙學習。完全缺少焦慮與焦慮過強都不利于學習。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既要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又要使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
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和教學對策
(一)對于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較高的學習興趣,而且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語言天賦的學生,對他們英語能力的要求應達到“較高要求”的目標,在教學模式上應采用“課堂面授+自主學習”的方式,實際運用法教學對他們利大于弊,教師只需適當引導以開闊其視野;閱讀應以大量泛讀為主,少量精讀為輔,另外適時開展英語四、六級的后續(xù)教學,通過開設專門的翻譯、寫作、文化、口語等選修課來提高各項語言技能,真正做到大學英語學習的不間斷。
(二)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他們首先要加強英語學習意識的教育,教學模式應采用“教師講授+適當?shù)恼Z言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精讀、泛讀相結(jié)合,精讀不宜太難,然后再把聽、說、寫揉合進去,盡量讓學生就同一語言材料從聽、說、讀、寫不同角度反復進行實踐,有所側(cè)重,又有所兼顧,做到讀中有聽,讀中有寫,讀中有說;聽了能說,說的能寫,讀了能寫,寫了能說,反之亦然。其次,把輸入與輸出相結(jié)合。較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學習仍有必要,教師應作一定的講解和示范進行語言輸入,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提出不同的如: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篇章、背景等方面的問題,要求學生跟教師一起思考、分析、預測、尋找答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實踐主動學習的條件和機會,提高其學習效果。
(三)對于基礎較差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應采用“教師授課+教師輔導的語言基本訓練”的教學模式,首先加強基本語法和基本詞匯的學習,先打好基礎。大學低年級的學生應以傳統(tǒng)的教學法為主,因此教師的講授應占主導地位;到了高年級再逐步按“教師講授+適當?shù)恼Z言實踐”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改進,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
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學生要端正思想認識,擺正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位置,寓應試教育于素質(zhì)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是本,應試教育是末,如果把應試教育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忽視素質(zhì)教育,那就是本末倒置。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英語綜合素質(zhì),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引導。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具體學習目標,使學生因達到近期目標而產(chǎn)生滿足感和興奮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成立英語角、校園英語廣播,創(chuàng)辦校園英語學習報,組織英語興趣小組,舉辦英語朗誦、演講、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比賽。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英語訓練方面,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并能夠表達出來。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角色轉(zhuǎn)換,即把自己從以往的“課堂中心”這一位置上退出,努力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可能的多用英語交流學習。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堅持訓練是必要的,因此,對于那些希望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學生來說,堅持每天練習尤其重要。
(四)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加大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投入,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接受的信息約20%來自聽覺,約80%來自視覺,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等,可大大增加學生的視覺和信息接收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2008,(3).
[2]龍千紅.電影與英語聽說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3,(2).
作者簡介:
王薇,女,(1979-),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在研項目:《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研究》。
李靜,女,(1981-),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學。
注:本文為安徽新華學院教研項目論文。項目名稱:《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編號:2012jy030。摘 要 本文通過對我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問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對自身學習策略的評估以及課外英語學習時間的利用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此,有針對性地實施適合不同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 英語學習 教學方法
一、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diào)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過分注重應試教育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從總體上還是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四、六級考試的壓力迫使教師不得不將應試教育擺在首位;許多學校將“應試”當成了教學的指導方針;有的學校甚至規(guī)定四、六級統(tǒng)考不合格者,不能拿學位證書,不能畢業(yè)。校外用人單位也相應規(guī)定沒有英語四、六級合格證書者,不予聘用。在這種內(nèi)外的雙重壓力下,大學生也越來越重視“應試”,只有順利通過四級考試,才能順利畢業(yè),才能順利拿到學位證書,才能在求職時不會因為沒有英語四級證書而受到冷落。教師的教學也是圍繞學生的考試進行,缺乏創(chuàng)新性。
(二)聽說訓練無保障
對大學生來說,聽說訓練極其重要,需要在練好聽力明白他人意思的基礎上多用英語交流,提高聽說能力。然而,按照現(xiàn)行的教學計劃,大學階段的非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沒有專門開設口語課,有的高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或硬件設施不全,聽力課未采用面授。即使開設了聽力課,由于缺乏系統(tǒng)教材,加之聽力課時較少,學生在課堂上的聽力訓練極其有限。而應試的壓力使許多學生根本沒有時間聽聽力、練口語,結(jié)果導致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啞巴”英語。
(三)學生心理素質(zhì)差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課堂氣氛沉悶。當老師要求用英語回答問題時,大多數(shù)大學生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害怕用英語表達,這是心理素質(zhì)差的表現(xiàn)。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當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威脅時,有些學習者會加倍努力,保持一種活躍而敏捷的學習狀態(tài)。這種學習狀態(tài)能促進學習動力的增強,是一種積極因素。而有些學習者由于自我意識太強,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擔心出錯等原因而過度緊張,這樣會極大地阻礙學習。完全缺少焦慮與焦慮過強都不利于學習。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既要減輕學生的緊張情緒,又要使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
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和教學對策
(一)對于有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較高的學習興趣,而且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語言天賦的學生,對他們英語能力的要求應達到“較高要求”的目標,在教學模式上應采用“課堂面授+自主學習”的方式,實際運用法教學對他們利大于弊,教師只需適當引導以開闊其視野;閱讀應以大量泛讀為主,少量精讀為輔,另外適時開展英語四、六級的后續(xù)教學,通過開設專門的翻譯、寫作、文化、口語等選修課來提高各項語言技能,真正做到大學英語學習的不間斷。
(二)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他們首先要加強英語學習意識的教育,教學模式應采用“教師講授+適當?shù)恼Z言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精讀、泛讀相結(jié)合,精讀不宜太難,然后再把聽、說、寫揉合進去,盡量讓學生就同一語言材料從聽、說、讀、寫不同角度反復進行實踐,有所側(cè)重,又有所兼顧,做到讀中有聽,讀中有寫,讀中有說;聽了能說,說的能寫,讀了能寫,寫了能說,反之亦然。其次,把輸入與輸出相結(jié)合。較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學習仍有必要,教師應作一定的講解和示范進行語言輸入,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提出不同的如: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篇章、背景等方面的問題,要求學生跟教師一起思考、分析、預測、尋找答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實踐主動學習的條件和機會,提高其學習效果。
(三)對于基礎較差的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應采用“教師授課+教師輔導的語言基本訓練”的教學模式,首先加強基本語法和基本詞匯的學習,先打好基礎。大學低年級的學生應以傳統(tǒng)的教學法為主,因此教師的講授應占主導地位;到了高年級再逐步按“教師講授+適當?shù)恼Z言實踐”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改進,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
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能力重要性的認識
學生要端正思想認識,擺正應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位置,寓應試教育于素質(zhì)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是本,應試教育是末,如果把應試教育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忽視素質(zhì)教育,那就是本末倒置。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英語綜合素質(zhì),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引導。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具體學習目標,使學生因達到近期目標而產(chǎn)生滿足感和興奮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成立英語角、校園英語廣播,創(chuàng)辦校園英語學習報,組織英語興趣小組,舉辦英語朗誦、演講、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比賽。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英語訓練方面,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并能夠表達出來。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角色轉(zhuǎn)換,即把自己從以往的“課堂中心”這一位置上退出,努力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盡可能的多用英語交流學習。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堅持訓練是必要的,因此,對于那些希望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學生來說,堅持每天練習尤其重要。
(四)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加大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投入,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中學生所接受的信息約20%來自聽覺,約80%來自視覺,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化教學、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和網(wǎng)絡教學等,可大大增加學生的視覺和信息接收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2008,(3).
[2]龍千紅.電影與英語聽說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3,(2).
作者簡介:
王薇,女,(1979-),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在研項目:《民辦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研究》。
李靜,女,(1981-),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新華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學。
注:本文為安徽新華學院教研項目論文。項目名稱:《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寫作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編號:2012jy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