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木槭是最受歡迎的城鄉(xiāng)綠化景觀樹種,近年來被大量采挖,造成天然色木槭資源大量減少。為了保障城鄉(xiāng)綠化建設(shè)需要,緩解野生資源被大量破壞,本人根據(jù)色木槭多年移栽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了色木槭移栽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色木槭;移栽;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200-1
色木槭(Acer.mono Maxim.)別名五角楓、假色槭、紫花槭,為槭樹科槭樹屬落葉喬木,高10~20米,胸徑可達1米。其樹皮灰棕色或暗灰色,單葉對生,葉片五裂,花序頂生,花葉同放,樹姿優(yōu)美,葉色多變,秋葉紅色或橙色,鮮艷奪目。
適宜庭院、小區(qū)、行道、山地綠化,作為東北山區(qū)主要紅葉樹種之一,是最受歡迎的城鄉(xiāng)綠化景觀樹種。近年來被大量采挖,不僅造成天然色木槭資源大量減少,而且也嚴重破壞了采挖地的森林資源。由于該樹種生長緩慢,從育苗開始達到綠化苗木標準,至少需要15年以上。為了保障城鄉(xiāng)綠化建設(shè)需要,緩解野生資源被大量破壞,可采取移植野生幼樹的方法培育綠化用色木槭。既利用了中幼齡林撫育中被清除的非目的樹種,又縮短了培育周期。
1 自然分布及生物學特性
色木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及長江流域各省,朝鮮、蒙古、俄羅斯東西伯亞也有分布。生長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色木槭生長緩慢,為東北林區(qū)慢生樹種之一,天然林120年以上達到成熟林,人工成熟林為80年以上。稍耐陰,深根性,喜濕潤肥沃土壤,在酸性、中性、石炭巖上均可生長。萌染性強。其木材堅硬細密,可供建筑及器具用材,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可提制烤膠。
2 移植前準備
2.1 育苗地選擇
育苗地應(yīng)選擇在棕壤土、白漿土、黑土的坡地或平地,沒有或石礫較少,并且容易成坨。平地要有排水溝。為了充分利用林地可在采伐跡地進行間作。
2.2 定植穴整地
栽植前要挖好定植穴,為便于成苗后機械起挖,株行距為2m×3m或2m×4m。坡地按等高線定植行距。定植穴的規(guī)格根據(jù)幼樹的胸徑及土坨的大小確定,一般直徑比土坨大20~30cm,深多出15~20cm進行挖坑,把表土和底土分別堆放,表土放于南向,底土放于北向。由于色木槭喜肥,應(yīng)在定植穴底部施以15~20厘米厚度的腐熟的動物糞肥。
2.3 移植幼樹選擇
移植的幼樹,選擇胸徑在3~12cm,樹高3m以上,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且樹干挺直的植株。樹體過大,移植成本高且不易成活。選好的幼樹,在胸高位置面向南部噴上彩色油漆。
3 移植
3.1 移植時間
移植時間以其處于休眠時間最佳,東北地區(qū)在每年的10月初至第二年的4月底進行移植。
3.2 起樹
起樹是移植成活的重要保障。幼樹胸徑在3~5cm,且運輸距離較近時,可以裸根起苗。胸徑大于5cm要帶土坨。起苗時盡量減少傷害樹的根系和保證土球內(nèi)的結(jié)構(gòu)不發(fā)生變化,按土坨直徑為樹木胸徑8~10倍的外圈用羊角鎬或鍬垂直向下開溝,土坨形狀為鍋底形,土球高度不超過土坨的直徑。挖掘過程中如遇到粗根時要用手鋸鋸斷,盡量避免用斧頭砍斷,以免根部劈裂或因振動而使土球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影響土球質(zhì)量。遇有主根的大樹,將大樹傾倒后,切斷主根。
3.3 包裝
樹坨起出后不能散坨,包裝時要做到緊密,達到結(jié)實。用潤濕的草包或草片將土坨包裹,并用草繩以菊瓣形一圈一圈捆緊,不僅要繞土球環(huán)形捆繞,而且要將表面和底層也要捆繞,要求使土球起吊時不能松散。
3.4 樹體修剪
起苗包裝時修剪破損的根系、清理腐爛的根系,包裝后剪掉枯死的、損壞的、病腐的枝條。在樹高3m或3.3m處用鋸截掉樹頭,并及時對修剪和截頭的傷口用紅漆進行涂抹。
3.5 運輸
大樹起出后,應(yīng)做到當天運輸、當天栽植,如當天不能栽植的,應(yīng)將移植樹木卸載到種植穴并固定。在運輸過程中要緩慢裝卸,不能損傷樹體和造成土坨散落。裸根幼樹當天不能栽植的,要將根部浸泡在河流、水塘或盛水的容器中。
4 移植后管理
4.1 定植
定制時土球不能松散,保持樹木直立,按選苗時標的樹向進行定植,撤掉草繩,以便于樹根向外擴展。
秋季定植時,先將定植深度與地表平行,再在定植穴周邊用土圍上水盤。一次性澆足水,待水沉淀后,在幼樹根部培上30cm左右的土,第二年開春時,再將此土撤平。春季定植時用兌好生根粉的水浸到土坨或裸根的樹根周圍。定植深度低于地表2~3cm或持平。
回填土時要把土踩實、搗實,以免留下空隙,土球懸空,樹木被“吊死”。定植過深,會導(dǎo)致根系缺氧,呼吸受制,表現(xiàn)植株生長量小或者死亡;過淺,植株易倒伏。在定植坑四周用秸稈設(shè)四個通氣孔,加大根系通氣性,改善根系活動能力。
4.2 澆水
苗木定植后首先要澆好封閉水,使樹坨與樹坑充分接實;在翌年春季,進一步填土踏實扶正,做好下水盤,適時澆水,同時采用根外追肥,促進根系萌發(fā)。
4.3 病蟲害防治
色木槭主要有白粉病、刺娥、蚜蟲等病蟲害,堅持預(yù)防為主,對癥下藥,對苗木病蟲害及時防控。
4.4 修剪
定植并截干的幼樹第二年后陸續(xù)萌發(fā)出新的樹冠,要注意干形培育,修剪側(cè)枝,使枝下高達到定干高度,同時還應(yīng)加強冠形修剪。3年后樹冠基本定型,可作為商品綠化樹出售。
作者簡介:于殿雙(1955-),男,漢族,吉林磐石人,磐石市致富林場工程師,從事林業(yè)生產(chǎn)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