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糧林草間種可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實踐表明,草木樨和大豆不僅具有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提高地力的顯著作用,而且因有根瘤菌,可以固氮。所以,林糧林草間種,除收大豆直接受益外,還可在土壤瘠薄的平原地區(qū),大面積提高土壤肥力,明顯地促進楊樹速生豐產(chǎn)林的高粗生長,取得較高經(jīng)濟效益。
關(guān)鍵詞:平原地區(qū);林糧間種;效益
中圖分類號:S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194-1
平原地區(qū)造林幼林生長速度快慢關(guān)鍵在于對幼林地除草松土和掰牙、防蟲等措施,其中尤為重要的是除掉雜草,排除雜草是幼林生長的關(guān)鍵。幼林地里間種農(nóng)作物,對雜草的生長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時也增加了收入,并在短期內(nèi)收回了造林投資,更促進了幼林的快速生長。為了觀察林糧間種的效果我們于2010年和2011年連續(xù)兩年做了觀察和對比。實驗證明,幼林地里間種糧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0我們在村里林業(yè)專業(yè)戶二十五畝新植的楊樹幼林地里,進行了不間種、間種大豆、間種谷子三項實驗對比。經(jīng)過幼林地里不間種、間種大豆、間種谷子三項實驗對比。經(jīng)過一年的觀察和總結(jié)研究,其結(jié)果是:在二十五畝楊樹一年的觀察和總結(jié)研究,在二十五畝楊樹幼林地里間種十畝谷子,一畝大豆,一畝不間種。到九月中旬觀察,間種十畝谷子和一畝不間種的,幼林高生長均為二米,地徑均在一公分以上;間種大豆的幼林高生長平均為一米半,地徑均在0.9公分左右。在幼林地管理上三種辦法是同等的,二十五畝地施底肥土糞30車,施二銨300斤,六月下旬普遍追一遍肥,施硝銨400斤,同樣進行了三鏟三趟。但從林地清潔情況看,間種谷子的十畝地、間種大豆的一畝,林地里無雜草,這說明幼林地間種農(nóng)作物,不僅增加收入同時對幼林當(dāng)年生長,由于有效果的抑制了雜草的生長,并有利拉動幼林苗二年生長和減少工時費用,間種農(nóng)作物是幼林管理,既經(jīng)濟又實惠的辦法。也可以肯定平原造林,林糧間種,是必不可少的辦法。經(jīng)過一年的探討,間種的作物,只要不是高顆作物,第一年還是不間種大豆為宜。因為間種大豆作物的林地,幼林長勢明顯不如間種谷子。實驗證明原因有三點:第一點是大豆的根瘤奪取了空中地下的氧又貯存起來,從而影響了幼林樹對氧氣的吸收而減少了營養(yǎng)。雖然有通風(fēng)透光的條件而主要營養(yǎng)卻被大豆把持過去,所以對幼林樹生長不利;第二點,時間進入六月中旬,大豆葉片逐漸開杈已經(jīng)遮蓋了林地陽光,使地溫過早降低,也影響了地溫過早降低,從而影響了幼林樹的生長;第三點,大豆地是金龜子寄生的有利場所,金龜子在地下活動,危害了樹根。第二年金龜子成蟲在地上活動時也對幼林樹危害,特別是吃新增嫩葉,嚴重危害幼林。綜上所述,幼林地里是不宜間種大豆的。這是初步觀察,尚有待繼續(xù)探討。間種谷子是比較合適的,谷子是和幼林樹等高生長的作物,已有的試驗地,為了不使谷子對幼林遮風(fēng)擋雨,采取了控制谷子早生長,待幼林樹成活放葉,生長時播種谷子,這樣谷子由春到秋始終趕不上幼林樹的生長,種植谷子最為有利。
2011年,在幼林地里做了間種高顆作物的大膽嘗試。在二十五畝地里普遍間種玉米,這時幼林樹木長高至2米,為了使玉米不影響幼林樹木生長,同樣采取了玉米適時晚種的辦法,以及對幼林樹的枝葉進行了修剪,在種玉米的同時,進行了適時的施肥、翻地。玉米的高度一般為1.5~2米左右,這樣幼林地樹木從春天到秋天它高度始終高于玉米,經(jīng)過觀察互不影響各自生長,特別是還抑制了地里雜草的生長,地干凈整潔更為鮮明,對幼林地上樹木的生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經(jīng)過觀察,在這二十畝幼林地里,植樹當(dāng)年,林糧間作,打谷子3000斤,打黃豆400斤,價值7200元,當(dāng)年造林投資8000元,通過林糧間作彌補了百分之九十的投資,還剩谷草4000斤,足夠一頭牲畜吃一年。第二年間種的玉米產(chǎn)量11500斤,價值15500元,除去化肥、種子費用還能剩余10000多元,特別是幼林樹木得到了及時和細微的管理,生長迅速,再經(jīng)過以后的加工管理,既能實現(xiàn)速生豐產(chǎn)的目的又能使林地得到充分的養(yǎng)分和肥料,清潔了林地,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作者簡介:王振躍(1963-),男,漢族,吉林省梨樹縣科學(xué)研究所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