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用底肥后,使棉花的生長速度快,棉花結鈴多,使棉田的畝產量增加。這樣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施用底肥。底肥我們選用有機肥為主。在棉花生長不同時期我們不宜對在苗期、蕾期追加有機肥。
關鍵詞:棉花;栽培;灌溉;覆蓋栽培
中圖分類號:F1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134-1
在目前正在進行的2012年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2012年棉花產量下降。今年春播前,國家公布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20400元/噸,比上年度提高600元/噸,對穩(wěn)定棉花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受種棉比較收益下降、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影響,今年棉花播種面積有所下降。據農業(yè)部門最新調查,今年棉花種植面積7255萬畝左右,同比減少301萬畝,減幅4%。除部分產區(qū)前一段受臺風影響造成倒伏和蕾鈴脫落外,其他大部分產區(qū)氣候基本正常,棉花長勢良好,如后期不出現(xiàn)災害性天氣,有望獲得較好收成。預計全國棉花實際產量690萬噸左右,比上年減少30萬噸,減幅4.2%。
1 地膜覆蓋栽培棉花
1.1 播前充分灌溉
對棉田進行全面灌溉,能夠更好的保證幼苗成長。春季的灌溉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先灌溉后整理土地,二是先整理土地后灌溉,這兩種方法都有利于抗旱保水。灌溉的水量要保持在20cm土層的含水量,只有這樣棉花的幼苗才能更好的成長,同時出苗率能夠達到80%以上。
1.2 棉田增加施用底肥
施用底肥后,使棉花的生長速度快,棉花結鈴多,使棉田的畝產量增加。這樣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施用底肥。底肥我們選用有機肥為主。在棉花生長不同時期我們不宜對在苗期、蕾期追加有機肥。以往的經驗表明,畝產皮棉125千克以上棉田,施用有機肥2000千克,餅肥20千克,碳銨20~3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上下。
2 初期處理種子的方法
如何改變種子處理的做法,不斷的完善種子處理技術。市場上很多抗蟲害的棉花種子都偏小,外皮偏厚,種子的出苗率較低,種子的休眠期會很長,全苗率低。所以只有做好初期的種子處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得到出苗率,能夠多出苗4.5%~12.4%。通常我們使用的“三開一涼”的做法,有消毒和提高種子發(fā)芽率的作用。2011年我國棉花種子的出苗率普遍很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做好晾曬種子、溫水浸泡等前期工作。晾曬可以有效的殺死種子表面上的病菌、有助于成熟等作用。我們在播種棉田前要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播種,播種前連曬3~5天,使棉種得到充分的干燥;晾曬場地不適合在水泥地上或者鐵具上,免得種子收到污染,影響棉種子的發(fā)芽率最終影響收成,造成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最后我們選擇對棉種傷害較少的農藥,對種子進行浸泡。浸泡后的兩個小時是最好的播種時期,此時播種有利于農業(yè)的效力得到最好的利用,使棉花的出苗率得到提高。
3 覆膜使棉花增產
3.1 覆膜保墑技術與膜下滴灌(補灌)技術相結合是種植棉花較為理想的種植方式
可以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率,改善棉花生長微環(huán)境,有效促進棉花個體生長發(fā)育,增加群體產量。在試驗當年全生育期降水量為299.3mm的條件下補灌72~90方,棉花畝產量可以得到明顯提高,同時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與覆膜常規(guī)灌溉相比提高近20%。
3.2 土壤結構有利于增產增收
棉地土壤的改造也是有利于棉花增產增收的例外一個方法。利用大田膜下種植棉花的方式,優(yōu)于各類生長指標均較傳統(tǒng)灌溉種植方法。經在我國農業(yè)部門測定,土地使用膜下滴灌棉花含糖量少,強度高,馬克隆值和棉花纖維斷面形狀好,棉紡織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大大提高。
4 我國通過系列政策對棉花產業(yè)進行扶持
有國家發(fā)改委牽頭、由科技部與農業(yè)部門組成“棉花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科研小組。并且制定相關方案。具體的去指導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模綱要》中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工作。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負責組織全國各地科研機構進行技術支持。利用轉基因工程改造目前棉種,開發(fā)出更加產高收的優(yōu)質棉花種子。并開發(fā)利用新疆、河套地區(qū)等宜棉地區(qū)可擴大植棉面積5000萬畝,每畝單產按照80公斤來計算,可增產原棉400萬噸左右。
5 對棉地的管理
5.1 投苗
先播后蓋的棉花,應在棉苗子葉展開由黃變綠后,及時放苗。若放苗過早,因膜內外溫差大,放出的黃瓣苗易死亡;放苗過晚,地膜易壓彎棉苗,高溫時還會燒苗。
5.2 定苗
覆蓋棉花在生長過程中,從一葉期到三葉期,只有9天時間上下。根病死苗很輕時,間苗、定苗可一次完成。相反,應分次完成。定苗以一葉一心時進行為宜。早定苗,地溫高,墑情好,生長快,有利于壯苗早發(fā)。
6 防止病蟲害的方法和重點
通過轉基因項目制種生產出的抗蟲棉品種可以有效的控制棉鈴蟲,更使棉鈴蟲對棉花的危害從主要害蟲變成次級害蟲;把原來一些次級的棉花害蟲變成了主要棉花害蟲。針對這一變化我們要針對一些指定害蟲進行防治。今天就拿棉蚜蟲為例,我們應該把主要力量集中在主要害蟲身上,兼顧一些次級害蟲實行綜合防治。害蟲與農作物的關系,剛開始并沒有得到重視。大家都把綜合防治看成簡單的累加,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我們應該采用一個更加有效的協(xié)調防治技術,從而建立起來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農業(yè)環(huán)境。綜合防治只要求控制害蟲種群密度不超過其經濟損失的允許值為度,并非徹底消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掌握棉花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