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yè)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yè)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fā)展與進步的保證。農業(yè)發(fā)展到現在,離不開機械化的迅速發(fā)展,它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實現了歷史跨越。那么,對旱田作物來講,讓它增產增收的一個前提必要條件,就是改善土壤結構,只有使用機械深松來達到耕整地目的,因為這對作物的生長是極為有利的。
關鍵詞:農業(yè);作物;機械化深松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0-0117-1
在農業(yè)生產中,耕地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它為作物播種發(fā)芽、生長發(fā)育提供了土壤環(huán)境。過去我們長期采用小型拖拉機旋耕作業(yè),利用機具的碾壓、人工踩踏、土壤受力等方式,還有大量的不科學施肥等因素,導致土壤結構板結,耕作層變淺,這樣一來,作物要增產就很難。從機械化深松角度來講,耕地是為了改善土壤的結構,耕暄土壤,從而消滅病蟲害和雜草,蓄水保墑效果也極佳。所以要想作物高產土壤定期深松勢在必行。
1 機械化深松的具體含義
機械深松是指用不同的動力機械配套相應的深松機械,來完成農田深松作業(yè)的機械化技術。它實質是利用機械疏松土層,其深度超過犁底層或土壤自然形成的粘盤層分布深度,使耕作層由20厘米加深到30厘米。這樣會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吸光吸熱,保證了土壤水分流失少,減少徑流。機械深松后土壤層的改善,為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條件,作物增產就得以實現。近幾年來,深松技術已經成為糧食增產最有效、最先進的耕作方式被人們所認可。
2 機械化深松的必要性
以往農民的耕作方式是以小型的農機具為主,幾十年來,連年耕作,導致土壤層只有15厘米左右,土壤板結很嚴重,水分流失,缺少養(yǎng)分,很難保證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的需求。況且一直以來的傳統種植方式已不符合作物生長需求,耕深不夠,導致了土壤的干旱現象逐年增加,農作物的根系沒有生長空間,養(yǎng)分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作物生長發(fā)育不良,就很難有抗風、抗旱、抗病的能力。因此,機械化深松技術是玉米增產的有效前提,此項保護性耕作技術其使用與推廣迫在眉睫。
3 機械化深松的效果
3.1 蓄水保墑能力增強
機械化深松可有效打破長期以來犁耕和滅茬所形成的堅硬底層,使土壤透水性、透氣性增強。深松深度是30厘米可增加蓄水,春季播種和伏旱期間土壤的含水量比未深松提高3~7個百分點,即便遇到暴雨、急雨也會減少徑流和土壤流失。一般來講,深松作業(yè)的地塊比未深松的地塊可多蓄水11~22m3/畝,且土壤滲水速度提高5~10倍,自然降水不會在壟溝積水而全部滲入地下,正因為有大量降水存入地下,所以大大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散失,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3.2 增強抗旱能力
正因為土壤結構的疏松,作物的根系會很發(fā)達,養(yǎng)分會得到充分的吸收,那么就自然增加了作物抗倒伏的能力,水分充足,耐旱的時間就長,玉米果穗就會飽滿,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3.3 有利于形成優(yōu)良土壤層
深松后作物的根系會比原來發(fā)達,深松后作物根系比未深松的作物根系增加3倍多。這些發(fā)達的根系留在土壤中,可以下降有機質的速度,避免非生產的消耗,由于深松不打亂原有土壤層次,只是松土、不翻土,因此優(yōu)質肥沃的土壤層有利于種子發(fā)育和幼苗茁壯成長。
3.4 深松作業(yè)工作效率高,節(jié)約生產成本
機械深松和其他作業(yè)相比效率高、成本低,深松機具結構獨特,其工作阻力明顯小于鏵式犁耕翻,降低幅度達1/3,工作效率會更高,作業(yè)成本會降低。
4 機械化深松的技術要求
4.1 機械深松要在土壤的適耕期進行
就是說深松的周期是每2~3年深耕一次,深耕同時配施有機肥。原因是土層的加厚,缺少土壤養(yǎng)分,加入有機肥后可加速土壤肥力。
4.2 機械化深松要用大型拖拉機配套相關農機具進行
深松的深度要因地制宜,要根據當地的土質、耕層以及耕翻期間天氣和種植作物等條件選擇。原耕層淺的要加深耕層,不能將心土層的生土翻入耕層。持續(xù)干旱沒有水資源補償的,耕深淺些。
4.3 選好深松作業(yè)時間
耕翻作業(yè)要在當地雨季開始前進行,因為這時耕地可以將地面的殘茬和雜草翻入土中,使它們腐爛,減少病蟲害的繁殖,同時增加機會接納降水和促進土層熟化。
5 機械化深松的現實情況
2009年10月溫家寶總理提出“實施土壤有機質和深松作業(yè)補貼”,2010年中央正式提出“大力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指出此項工作是農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提高耕地質量和綜合生產能力,是促進糧食增產的主要舉措。雖然機械化深松具有很多技術上的科學優(yōu)點,但目前來講,我們很多地方仍處在試驗、示范階段,推廣和使用確是任重而道遠。
5.1 深松工作投入少
現在擁有深松的機具少,它作業(yè)以大型拖拉機配套,可拖拉機價格又高,農民很難承受,所以機具數量少,就很難達到大面積深松作業(yè),鑒于這種情況還有待于解決。
5.2 推廣氛圍不濃
就目前情況看,大多數農民還不清楚機械化深松的益處,所以新技術的推廣還需要經歷“示范、實際干”的過程,作為全新技術必須讓農民充分認知深松作業(yè)給農業(yè)創(chuàng)收提供契機。加快深松技術的推廣進程,把技術轉換成現實生產力,使農民對新技術達到認知并又認可的狀態(tài)。
總之,只有機械化才能進行深耕深松整地技術,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到現在是機械化的必然結果,如果沒有機械化的科學種田技術,就很難達到增產豐收的效果。所以,大力推廣農機深松整地作業(yè),展示農機技術的新成果,讓農民進一步了解在農業(yè)發(fā)展的情況下,農業(yè)機械化仍然是推動農業(yè)大發(fā)展的強勁動力。
作者簡介:林艷麗(1974-),女,就職于吉林省磐石市牛心鎮(zhèn)農業(yè)機械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