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的稻茬麥生長發(fā)育符合一定的生產(chǎn)技術指標,而管理措施正是圍繞這一指標,協(xié)調(diào)群體和個體的生長,實現(xiàn)高光效、高積累。小麥大田生產(chǎn)又是在開放的系統(tǒng)和多變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所以栽培管理,又要根據(jù)生產(chǎn)條件和自然因素,采取必要的預防或應急措施,減輕和防止不利因素的干擾,達到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目的。
關鍵詞:小麥;高產(chǎn);栽培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114-1
稻麥兩季水旱輪作的種植方式被全國很多省份采用,但大部分管理粗放,處于中低產(chǎn)水平。幾年來,本地區(qū)稻茬麥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效生產(chǎn)指揮田,按照科學方法管理,涌現(xiàn)出很多單產(chǎn)500公斤以上的田塊,現(xiàn)就其栽培技術要點進行論述,供參考。
1 主要技術指標
1.1 品種選擇
徐麥30、連麥2號、濟麥22、淮麥20、煙農(nóng)19等中強筋半冬性品種。
1.2 播種日期
10月15日(±5日)。
1.3 播量計算
播種量(kg/畝)=基本苗數(shù)(萬)÷﹛每千克粒數(shù)×發(fā)芽率(%)×出苗率(%)﹜,每遲播1天,增加0.5萬基本苗,基本苗控制在35萬以內(nèi)。
1.4 群體動態(tài)
畝基本苗12~14萬;畝冬前莖蘗數(shù)50~60萬;畝最高莖蘗數(shù)90~100萬。
1.5 肥水管理
1.5.1 肥料運籌 ①總量:畝純氮16~18kg; 畝P205 8~10kg;畝K2O 8~10kg。②比例:N:P2O5:K2O =1:0.6:0.6。③運籌:氮肥基肥∶壯蘗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0∶(2.0~2.5)∶(2.0~1.5);磷、鉀基追比6:4(追肥葉齡7~9葉)。
1.5.2 灌排標準 ①齊苗水:播后1~2天。②越冬水:弱苗早灌,旺苗遲灌。③拔節(jié)孕穗水:3月底4月初,施拔節(jié)、孕穗肥,每畝灌水40~50m3。④排水:溝系暢通,雨住田干。地下水位低于0.8~1米。
2 主要技術措施
2.1 精細整地 定量播種
2.1.1 備足種 選種,曬種2-3個太陽;使用藥肥包衣的種子防?。粶y定發(fā)芽率和田間出苗率,定用種量。
2.1.2 整細地 秸稈還田、淺旋滅茬。
2.1.3 開好溝 ①外溝 清理開挖外“三溝”( 稻收獲前),配套溝系,逐級加深,溝深不低于一米,確保排得出、灌得進、降得下。②內(nèi)溝 開挖內(nèi)三溝(播種后),豎溝間隔2.5~3m,20~30公分深。距田兩端橫埂2~3m,各挖一條橫溝,30~40公分深。超過100米長的田塊加挖腰溝,30~40公分深,內(nèi)外溝配套、相通。
2.1.4 播種方式 少免耕機條播,一次完成旋耕、開溝、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操作。行距25公分,播深2~3公分。出苗均勻、足數(shù)。
2.2 施足基肥,適時追肥
2.2.1 肥料用量 畝總純氮16~18kg;畝總用P205 8~10kg; 畝總用K2O 8~10kg。比例為1:0.6:0.6(肥料質(zhì)量達標)。
2.2.2 運籌比例 氮肥 基施50%;壯蘗肥10%;拔節(jié)肥20%~25%,孕穗肥15%~20%;磷、鉀肥基、追比為6:4(7~9葉期追肥)。
2.2.3 運籌方法
(1)基肥。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虻窘杖珨?shù)還田,畝施碳銨12~18kg(或尿素4~6kg),復合肥30~40kg(氮、磷、鉀含量均為15%)。(2)壯蘗肥。12月20日前后(越冬始期),畝施尿素4~6kg。(3)拔節(jié)肥。葉齡余數(shù)2.5(基部第一節(jié)間近定長)時,畝施45%復合肥20~25kg(氮、磷、鉀含量均為15%)。(4)孕穗肥。葉齡余數(shù)0.8~1.2時,畝施尿素5~8公斤。
2.3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2.3.1 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2.3.2 非藥措施 精選種子、汰除病粒、有機肥料經(jīng)高溫腐熟;清理田間雜物;應用網(wǎng)具、性誘激素、燈光等捕(誘)殺害蟲。
(1)化學除草。冬前化除為主,早春為輔。方法:播后苗前(或雜草1~2葉)畝用異丙隆25%可濕性粉劑250~300g;或在小麥苗期(雜草2~3葉期),畝用6.9%驃馬乳油50~60ml或驃靈60~80ml加75%巨星干粉1.0~1.5g;返青期(2月中旬),草害較重的田塊畝用6.9%驃馬60~80ml(或驃靈60~100ml)加75%巨星1.5g。上述藥劑對水50kg,均勻噴霧。
(2)防治“三病兩蟲”。①紋枯病。返青期~拔節(jié)期,病株達20%時,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300~400ml,對水100kg,均勻噴霧。②白粉病。防治標準:病株率達20%(或上部3張功能葉病葉率達30%)。早春病株率達5%,為減輕后期危害程度和防治壓力,提前防治一次。畝用藥劑: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粉20~30g或33%多·酮(紋霉凈)可濕粉50g或12.5%禾果利(烯唑醇)乳油20~30ml。手動噴霧對水50kg、機動彌霧對水20kg。③赤霉病。揚花期畝用100g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水50kg均勻噴霧,預計發(fā)生較重時,7日后再用藥一次。
2.4 適期收獲 干燥貯藏
小麥臘熟末期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收后及時揚凈,曬3~4個太陽,水分低于12.5%時進倉貯藏于通風干燥處。
3 災害防救措施
3.1 凍害
拔節(jié)前凍害,施用壯蘗肥;拔節(jié)后凍害,及時補施恢復肥,均可減輕凍害損失、恢復生長?;謴头适┯昧浚褐髑o幼穗90%~100%凍死,畝施尿素10~15kg;主莖幼穗70%左右凍死的畝施尿素8kg;主莖幼穗凍死低于50%的畝施尿素5kg;主莖幼穗凍死10%以下的,不施恢復肥。
3.2 倒伏
群體較大田塊,在拔節(jié)初期(2月底~3月初)畝用矮苗壯60g(或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75g),葉面噴霧。
作者簡介:周序清(1964-),男,江蘇灌南人,本科學歷,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農(nóng)藝師,研究方向: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