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實驗以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的方案為基礎,以高粱為材料進行研究并加以改良。
關鍵詞:高粱;ISSR;多態(tài)性
中圖分類號:S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053-1
1994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Zietkiewicz等人建立了簡單重復間序列標記分子標記技術即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原理是簡單重復間序列廣泛存在的性,在簡單重復間序列的5 '端或3 '端加2~4個隨機核苷酸,構建長度為16-18bp的引物,利用此引物對基因組中特定片段進行擴增和檢測,映后以電泳條帶的有無及其相對位置為信號標準分析不同樣品間ISSR標記的多態(tài)性。
目前,常用的分子標記技術中:AFLP試驗難度大、成本高,RAPD再現性較差,SSR只適用于已經基因組信息的特種,ISSR技術則成功的克服了這些困難,但是ISSR分子標記技術需要對PCR擴增體系和反應程序等條件進行優(yōu)化與摸索造成其一定的缺陷。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材料
高粱種子由吉林省農科院提供;引物由北京生工合成;PCR所用試劑及酶購于北京鼎國生物公司;常規(guī)化學試劑購于北京北化精細化學品有限責任公司;電泳設備購于北京君意東方電泳設備有限公司;基因擴增儀購于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購于北京TIANGEN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高粱基因組DNA的提取 本實驗使用TIANGEN公司的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產品,提取高粱基因組DNA,操作方案如下:
1.取0.1g左右高粱葉片置研缽中,加液氮研磨充分。
2.轉移研磨好的粉末至裝有65℃預熱的700ul GP1緩沖液的離心管中(GP1中含0.1%巰基乙醇),輕柔傾倒數次,30min 65℃水浴裂解,顛倒離心管數次于水浴過程中以充分混勻樣品。
3.裂解結束后加入700ul氯仿,混勻,12000rpm離心10min。
4.上層水相轉移到另一新離心管中,加GP2緩沖液700ul,混勻。
5.轉移上述液體至CB3吸附柱上,離心12000rpm1min,棄廢液。
6.加含乙醇的GD緩沖液 500ul到CB3吸附柱上,12000rpm1min離心,棄廢液,CB3吸附柱放回收集管。
7.加含乙醇的PW洗滌液700ul到吸附柱CB3上,12000rpm1min離心,棄廢液,CB3吸附柱放回收集管。
8.加漂洗液PW500ul到吸附柱CB3上,12000rpm1min離心,棄廢液。
9.CB3吸附柱放回收集管,12000rpm2min離心,棄廢液。把吸附柱CB3室溫下放置數分鐘,以徹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殘余的漂洗液。
10.取一個干凈的離心管將CB3旅,滴加100ul滅菌ddH2O或者洗脫液到吸附膜中間部位,放置2~5min于室溫下,12000rpm離心2min收集溶液到離心管中。-20℃保存?zhèn)溆?。電泳檢測基因組DNA質量。
1.2.2 ISSR反應條件 引物序列參照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的ISSR引物,PCR擴增程序參照文獻并根據實驗室設備進行優(yōu)化篩選:94℃預變性10min;94℃變性40s,54℃~56℃退火50s,72℃延伸60s,35個循環(huán);72℃后延伸10min;4℃保存。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記錄電泳結果。
1.2.3 引物的篩選 本實驗利用供試材料中找出的形態(tài)差異較大的兩個模板對所有引物進行初篩,再分別使用三個模板進行隨機復篩,篩選出擴增多態(tài)性高、條帶清晰、重復性好的引物。在篩選引物退火溫度時一般按計算的退火溫度上下浮動1℃~3℃,設置幾個溫度梯度對所有引物篩選一次,通過比找最終結果得出最適合溫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粱基因組DNA的提取與質量檢測
使用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供試高粱的基因組DNA,經電泳檢測,結果見電泳圖1,從圖1我們能夠判斷出租提取的DNA具有較好的完整性,RNA去除完全,DNA質量滿足PCR擴增需要。
2.2 ISSR反應體系的優(yōu)化
影響ISSR反應體系的四種關鍵因素分別是引物、模板DNA、Taq酶、dNTPs,根據預實驗結果對ISSR反應體系進行優(yōu)化。經過實驗結果分析,最終建立優(yōu)化方案,總反應體積為25μl,模板DNA40ng、dNTPs0.3mmol/L、Taq酶0.5U、引物0.2μmol/L,用滅菌ddH2O補足25μl。經過實驗數據分析篩選得到最佳退火溫度均為54℃。最終實驗方案為:94℃預變性10min,94℃變性40s,54℃退火50s,72℃延伸60s,35個循環(huán);72℃后延伸10 min;4℃保存。
3 結論
在大量實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適合高粱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應體系:總體積25μL的反應體系中,模板DNA 40ng、dNTPs 0.3mmol/L、Taq酶0.5U、引物0.2μmol/L,滅菌ddH2O補足25μl。最佳實驗方案:94℃預變性10min;94℃變性40s,54℃退火50s,72℃延伸60s,反應35個循環(huán);72℃后延伸10min,補齊;4℃保存。為后繼高粱種質資源的深入研究與利用及分子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為高粱核心種質資源的構建和資源的科學保存、保護提供依據。
作者簡介:李樹國(1956-),男,吉林農業(yè)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糧食學與生物化學;隋昌海(1981-),男,吉林農業(yè)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長白山特色植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