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團林鎮(zhèn)今年引進美國提子進行棚室栽培,能夠提前及延后上市,提高棚室的經(jīng)濟效益,根據(jù)提子的生長特性,安排種植在地勢平整,土質肥沃,通氣性、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我鎮(zhèn)的土壤正好適應提子種植。文章簡要介紹了提子的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團林鎮(zhèn);提子;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129-1
1 品種的選擇 美國紅提和青提。
2 栽植技術
2.1 整地施肥 在棚室南面距前底腳1米處開始向北按照行距2米、深80厘米、寬80厘米、長7米挖定植溝,留1米作為通道便于管理,上層的熟土和下部的心土要分開放置備用,每畝施入有機肥3000~5000公斤,過磷酸鈣300公斤,施肥時和熟土分層施入,表面放層熟土為定植苗木做好準備。
2.2 栽植方法 需要定植的苗木要選擇芽眼飽滿,生長健壯無病的苗木,先將根系修整,用殺菌劑先浸泡殺菌再沾上生根粉促進根系早生快發(fā),然后在準備好的定植溝內按照60~80厘米的株距定植苗木,把剩下的心土填入溝內,用腳輕輕踩實,澆透定植水,待水滲透后覆膜保墑增溫。
3 肥水管理
3.1 追肥 等苗木長到30~40厘米高時開始追肥,每次每株追施復合肥50~100克,以后每隔30~40天追施一次,一般在萌芽后開花前追施一次氮、磷、鉀等含微量元素的復合肥,坐果后到果實膨大期追施以鉀肥為主的肥料如草木灰和腐熟的雞糞等,在果實著色期可以噴施2~3次葉面肥,每7天噴一次,同時控制給水,有效提高果實商品率。9月末至落葉前要進行一次秋施基肥,每畝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4000公斤,以人糞尿、廄肥、漚肥等為主,分層施入。
3.2 澆水 提子生長需要大量的水,特別是萌芽后到開花前10天和花后都要澆1次水,坐果之后到果實著色期要及時澆1~2次水,漿果在成熟前10天再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棚內存有積水應及時排干,保證根系健康生長防止霉變。如果要盡早上市,一般在11月上旬澆1次封凍水,11月中旬開始扣膜保暖,12月下旬開始按時揭蓋棉被,增加棚內溫度,澆1次催芽水,抹藥打破休眠,促進提子早發(fā)。
4 整形修剪
4.1 當年苗木的整形修剪 在提子定植之后,選擇生長健壯的新梢留一個向前延伸生長,當新梢長到30~40厘米時,開始用吊線纏繞向上生長,發(fā)現(xiàn)葉腋中萌發(fā)出小芽梢時應及時清除,當新梢長到1.5米左右時應及時摘心,頂端保留1~2個副梢,每個副梢留2片葉進行反復摘心,促使主梢積累養(yǎng)分形成花芽,在秋季落葉之后到扣棚前,每株只留一條結果主蔓。
4.2 多年生提子的整形修剪 多年生提子的整形修剪棚室應采用獨龍干形為主,支架頂端與棚膜之間要保持50厘米的間距,以免灼傷或凍傷提子莖葉,一般在每個主蔓上間隔20厘米左右留一個結果母枝,母枝與母枝之間的距離不能少于30厘米,每平方米的架面留10~15個結果枝即可。隨著年限的增加植株的產(chǎn)量會降低,要及時更新老株病株保證單株的產(chǎn)量,對于7~8年的植株要進行植株根部修剪,讓發(fā)育好的新枝長起來,作為翌年結果母枝,冬季修剪,以中短梢為主,留3~6個過冬芽,以保證來年的生長正常,減株不減產(chǎn)。
5 環(huán)境調控
5.1 溫度 棚室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 ,在12月的中下旬利用石灰氮或苯六甲酸氫等溶液涂抹結果母枝的過冬芽,打破其休眠,在萌芽前最低溫度控制在5℃~6℃以上,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2℃。
5.2 濕度 萌芽與開花期,濕度太大,容易發(fā)病,應控制在70%~80%左右,開花到坐果期濕度控制在60%~65%左右,果實膨大期,需水分增多,濕度控制在75%~80%左右,果實成熟期,要求低濕,應控制在65%~70%左右。整個果實發(fā)育期間濕度應控制在60%~80%之間即可。
5.3 光 提子是喜光作物,對光照敏感,應選用新的無滴膜,要經(jīng)常的保持棚面清潔干凈,避免遮光,陰雨天可以使用人工光源增加光照,在棚室內張掛反光膜補光,夏季的時候要修剪,減少無效梢葉的數(shù)量。
5.4 氣 一般通風換氣在2月份進行,在每天的10點~14點,間斷通風換氣1~2次,每次30分鐘,以后隨著室內溫度的升高而延長換氣時間,溫度達到27時開始通風換氣,降到23時關閉通風,棚室內增施有機肥每噸能釋放出1.5噸二氧化碳有力于提子制造養(yǎng)分。
6 花果管理
6.1 結果量調整 棚室提子的產(chǎn)量根據(jù)生長的年限合理安排,如果產(chǎn)量過高就要影響到提子著色,品質不佳,成熟期延遲,導致下一年的產(chǎn)量也下降,因此合理的調節(jié)結果量,是提子生產(chǎn)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技術手段,一般在開花前按枝條的生長勢來決定,結果枝生長勢強的留2穗果,長勢中等的留1穗果,弱枝則不留,并且要剪掉穗尖和1~2個副穗,
6.2 提高坐果率 生長勢強的結果枝,開花前在花穗上部進行扭梢或在結果枝基部環(huán)剝,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一般每株留2~3穗,花落后20天左右,根據(jù)坐果情況及時疏去小粒、癟粒、密粒,使果穗飽滿。
噴施硼肥在開花前3~5天噴施0.2%的硼砂水溶液在葉片和花序上,每隔5天噴施1次,連噴2次。提高坐果率30%以上。
6.3 促進漿果著色提早成熟 噴施乙烯利在漿果變軟時,噴施乙烯利2000倍液加萘乙酸500倍液防止落粒促進早熟。及時中耕保持土壤疏松透氣,清潔棚膜增加棚室光照,適時揭膜通風換氣,提早成熟。保持合理的單產(chǎn)根據(jù)植株的年限合理制定產(chǎn)量,一般兩年生植株每年每株留10~15個果穗即可,每株在5公斤左右,三年生植株產(chǎn)量在6公斤左右,以后的畝產(chǎn)保持在1500~2000公斤左右為宜,不宜過高。
7 病蟲害防治
在發(fā)芽前噴施3~5度石硫合劑,消滅植株上的殘留病菌,發(fā)芽至花序分離期噴1500倍10%氯氰菊酯混加0.5%的磷酸二氫鉀,防治薊馬及增加植株營養(yǎng)?;ㄇ皣?0%代森錳鋅粉劑800倍液加10%氯氰菊酯乳油1500陪夜,防治褐枯病、黑痘病、紅蜘蛛等病蟲害。果實生長期噴施1~3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9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作者簡介:崔立杰(1970-),男,本科學歷,就職于輝南縣團林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從事基層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