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數學課程過分強調數學的知識價值,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這不僅違反了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也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及其自身的價值要求,從而大大退化了數學教育應有的功能,即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只有充分發(fā)揮數學教育的人文價值,才能培養(yǎng)出既具有扎實的科學知識,又具有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人.教學中引入數學史實,滲透人文思想,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美學思想,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明確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提倡問題解決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
【關鍵詞】人文精神;人文氣氛;人文思想;審美能力
傳統(tǒng)數學課程過分強調數學的知識價值,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這不僅違反了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也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及其自身的價值要求,從而大大退化了數學教育應有的功能,即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與時俱進”地選擇對學生終身學習發(fā)展必備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相應地增加人文性知識的分量.數學課程不僅具有科學價值、知識價值,更具有培養(yǎng)人文精神促進心靈健康成長,使學生獲得非生來具有的完美人格價值.所以只有充分發(fā)揮數學教育的人文價值才能培養(yǎng)出既具有扎實的科學知識,又具有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人,從而實現數學教育的人文價值.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數學教學是全方位的,我們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就應該深刻一點,廣泛一點.高考命題是我們教學的指揮棒,誠然,我們無法左右高考命題,可當這些指揮棒逐步為滲透人文精神而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時,我們就應當抓住時機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一、目標定位在學生長遠發(fā)展,狠抓基礎知識
數學學習,最根本的還是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很多人文價值都是在解題中體現出來的,鑒于數學的學科特點,學生在解題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恰能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意志,以及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在數學解題之中經常會遇到一題多解,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抓住知識的重點,精心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及時掌握數學知識與數學思維方法;另一方面,根據新課標要求,應體現全體學生對數學課的適應性,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提高和發(fā)展.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體現人文關懷
以人文精神培養(yǎng)人文精神是最有效的實施手段.因此數學教育者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首先要注重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的好壞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消極或積極的影響,作為教學主體者的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所以教師要積極面對每一節(jié)課,要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備課認真充分,上課要風趣、幽默、嚴謹,以自己的語言影響學生.如:講解直線與圓位置關系時,引用古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一些必要的演示來提高學生興趣.如:在學習極限時,不妨總結一下“極限精神”:“明知不可企及,你卻鍥而不舍,歷經各種磨難,終近理想彼岸,你的堅韌精神,世代相傳.”課堂氣氛活躍,不時出現智慧火花,真美兼?zhèn)洌槔斫蝗?
其次,教師要放下架子,不搞學術權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善于用積極的情感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使學生不斷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情緒,教師不時用激勵性語言提問,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設想與構想,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就會在一種受教師尊重的積極愉快的體驗下學習.教師還要針對部分學生意志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分散等特點,有的放矢地喚起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濃厚的學習氣氛.
三、教學中引入數學史實,滲透人文思想
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同時了解一定的數學史實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yǎng)人文精神.如向學生講述:《九章算術》中剩余定理、圓周率的計算、正負數的概念來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責任感;或介紹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如阿基米德因沉迷于數學而被亂兵殺害,歐拉雙目失明仍用心算創(chuàng)作,華羅庚身殘志堅為數學事業(yè)鞠躬盡瘁,陳景潤病魔纏身仍潛心鉆研數學題.以這些優(yōu)秀數學人物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樹立為科學奮斗、為真理獻身的崇高理想.
四、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美學思想,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數學中處處充滿了美:“直線的剛勁平穩(wěn)、曲線的對稱柔和、波浪起伏的正弦圖像、目不暇接的極坐標方程、蝴蝶定理、黃金分割、勾股定理,無不充滿對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而數學符號的簡潔、公式的流暢、推理的精練、證明的嚴格已使數學充滿了令人肅然起敬的純粹性,教師要將美學滲透于教學之中使學生置身于美的感悟之中,喚起學生對美的欣賞和追求,從而塑造學生完美的心靈美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使得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發(fā)揚.
五、讓學生明確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如向學生講述生活中的趣味數學,黃金分割數0.618在生活中體現廣泛:當氣溫為23攝氏度時,人的身心感到很舒服,因為此時氣溫與體溫之比約為0.618;報幕員所站的最佳位置應是舞臺寬度的0.618處;最優(yōu)美的身段是身體下肢與整個身長之比為0.618,這是女士喜歡穿高跟鞋或芭蕾舞演員為何踮腳尖的緣故.這些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增強學習數學動力有促進作用.
綜上,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是人類社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根本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學教育也在逐漸革新,然而人文素質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因此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善于挖掘,善于聯(lián)系,在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案過程中充分考慮人文教育因素,循循善誘、潛移默化,最終使學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高,素質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吳建國,沈自飛.數學教學與人文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