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教材的弊端
自從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教育職業(yè)課程國家規(guī)劃數學新教材》以來,我校一直在使用,雖然增加了一些新板塊,但是這種循規(guī)蹈矩的教材模式,仍使學生厭學,直至不學.究其原因:我認為新教材一開始就沒有使學生產生吸引力,仍然過于俗套.比如前幾章的集合、函數等基礎知識畢竟過于呆板、抽象.由于學生初中基礎差,以前就對數學有厭煩心理,而現在還是這種枯燥的知識流程,試想:學生們又怎么能對數學產生興趣呢?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新教材的適當處理勢在必行.另外,專業(yè)課要用到的數學相關知識,最后因教學計劃的安排及章節(jié)的滯后也沒時間講了.
二、新教材處理前后學生學習狀態(tài)分析
(一)處理前
正常采用新教材的章節(jié)和順序教學.我校每班大約有近三十名學生,入學第一個月約有二十名學生跟著學,第二個月約有十四名學生跟著學,第三個月約有十名學生學,而到第二學期開學后,情況更糟,就只剩五名左右的學生跟著學了.最后調查原因:“數學沒意思,也學不懂.”可見,長此以往,后果如何?
(二)處理后
本人通過對兩屆學生采用處理后的新教材教學,驗證了多數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一直堅持到畢業(yè)前夕,而且關鍵的是順水推舟地把專業(yè)需要的數學知識潛移默化地灌輸給了學生,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又達到了學習數學的目的.真是一舉兩得.
三、明確中職數學為專業(yè)課服務的理念
中職學校在現有的情況下仍然開設一些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數學如何與你本校的專業(yè)課緊密地聯系起來,這個問題應該是每個中職學校數學教師最關心的話題,也是學習數學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求中職學校數學教師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確定數學為專業(yè)服務的理念,明確數學課程目標,注意與專業(yè)課緊密聯系,注意數學的應用性,注意職業(yè)問題的解決
(二)關注中職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因材施教,復燃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多角度尋找知識的切入點,使數學教學與專業(yè)融合
(1)采用模塊單元化教學.(2)數學教師要接受跨專業(yè)教學.(3)專業(yè)教師與數學教師共同制訂一體化教學計劃.(4)聯系專業(yè)結合實例進行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必修的一門文化基礎課,它不同于普遍的高中教育,它是學生學習專業(yè)課以及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現在中職教學往往與專業(yè)課需要的內容脫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普遍現象,這種偏離實際的普遍現象必須及時扭轉,否則那就是失敗的教學.
四、處理新教材的原則
處理數學新教材是指在不違背新教材的主要內容基礎上,增加一些新內容并且處理部分章節(jié)的先后講解順序.其規(guī)則是:(1)趣味章節(jié)在前.(2)與專業(yè)課有關的章節(jié)其次.(3)其他章節(jié)斷后.
五、新教材的處理方法
(1)先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有意義的章節(jié)調到前面去講.如下冊第六章《數列》可作為第一階段去講,第十章《概率》前兩節(jié):“10.1 計數原理”和“10.2 概率”可作為第二階段去講.再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好壞及本校的數學課時安排,如有充足的時間,也可再插入一些有趣的數學內容.比如初中的數學趣味題或以前教材中的排列、組合問題.以上內容,只要尺度方法掌握好,難易、順序搭配合理,學生大多都能聽得懂.通過兩個月左右的興趣培養(yǎng),多數學生不但大大提高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以后學數學的理解分析能力.
(2)完成本校的數學任務.中職學校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專業(yè)課服務.我校是以機械和電子兩大專業(yè)為主的學校,而機械專業(yè)首先要涉及的數學內容是教材中的第九章《立體幾何》,即對空間的認識和幾何作圖的訓練.而電子專業(yè)涉及的數學內容是教材中的第五章《三角函數》,重點是曲線的畫法及三角函數的應用.這兩章只要對照本專業(yè)只有一章重點去講,另一章可作為選學.
(3)其他章節(jié)的處理.剩余章節(jié)可根據本校的數學課時安排,講多少自行處理.但基礎知識,如集合、函數等要有重點地去講,各節(jié)涉及的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要講.時刻掌握住讓學生始終在輕松有趣中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
六、新教材的講解方法
要想使學生徹底愛學數學同時又要學明白,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靈活的講課方法與藝術魅力,絕不能讓學生因難度和抽象產生厭學心理,要做到聲音抑揚頓挫,內容少而精,寧缺毋濫,活潑的附加板塊要多用.在講與專業(yè)課有關的章節(jié)時,要靈活精講,最好時常應用多媒體教學.如制作數學課件再用電子白板演示、數學幾何畫板作圖等手段.總之,“語言+方法”這就是講好一堂課的成功秘訣.
后序,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會善于處理教材,還要會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美好形象.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良師益友,同一件漂亮衣服,有的人穿上可能說漂亮,有的人穿上可能恰恰相反.教學更是如此,同一本教材能否最后使學生領會掌握,并靈活運用,這個教與學的漫長階段能否達到最終的效果,最關鍵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與魅力.但是如果一名數學教師只會教數學,那也不能算是一名完美的數學教師,因為那過于呆板、俗套.如果你能把你掌握的各種有意義,有助于學生學習及發(fā)展的小知識、小常識時常利用閑暇時間,哪怕是課堂中的十幾秒傳授給學生,那么你在學生中的形象也會與日俱增,進一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總之,教材要靈活,教師更要靈活,多種靈活相互使用,才能帶動學生一起“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