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就是將詩人的情意融注在形象中,包涵并體現(xiàn)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它是作者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都可以看作意象。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花鳥蟲魚、風雷雨電……都可以作為多情詩人筆下的意象出現(xiàn),而在眾多的意象中,月亮歷來成為眾多詩人的“寵兒”,成為了詩人們反復歌詠的永恒題材。這一輪皎月究竟有何魔力,能讓這么多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詩人們都對它情有獨鐘呢?中考試卷中也非常注重詩歌鑒賞的考查,所以很有必要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諸多月意象的功用進行探討,以此為例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一、將月喻人
太陽的光芒璀璨奪目,如一個充滿陽剛威猛之氣的男子,令人無法正視,敬而遠之;而月亮的光芒卻柔和皎潔,如同一個欲說還羞我見猶憐的美女,令人心馳神往,欲罷不能。圓月美滿、豐盈;缺月柔美、回旋。無論圓缺,它都有一番獨特的神韻,這些都符合唐宋文人的審美世界。在中國美麗的神話傳說中就告訴我們廣寒宮中似乎真的住著一位美人嫦娥,令人遐想不已。因此在古詩中明月往往是美人的象征。蘇軾在《水調(diào)歌頭》中吟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贝司渲械摹皨染辍痹缸藨B(tài)美好或美女,這兒借指月亮。李商隱也曾贊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p>
二、以月表時
月亮在古代的詩歌中大多表意時間。辛棄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薄懊髟隆焙汀鞍胍埂毕嗪魬?yīng),同時點了詞題——《夜行黃沙道中》,詞人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夏夜去游山村野鄉(xiāng),更是樂趣無窮。同樣,一心歸隱的陶潛的《歸園田居》中有這樣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帶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這里指夜晚?!恫辞鼗础分小盁熁\寒水月籠沙”,也點明杜牧游秦淮河是在一個月色迷蒙的夜晚。
三、借月抒情
此時無聲勝有聲,道是無情卻有情?!霸隆彪m無言亦無情,但這個亙古永恒的女神卻被那些夜半難眠,敏感多情的詩人們賦予無限的情意。
1.月下憂國
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國后無奈地淺唱低吟:“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詞人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叭玢^”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離愁別恨呢?落魄的人,孤寂的心,這一彎殘月又寄托著他無盡的亡國之恨。晚唐詩人杜牧在經(jīng)歷了內(nèi)憂外患,目睹了民不聊生,感受到唐王朝的風雨飄搖的背景下,在“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凄迷冷清的秦淮河上竟聽到了商女靡廢的亡國之音,這怎能不讓憂心國事的他大為憤慨呢?
2.月下思鄉(xiāng)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直白如話的詩句非但未曾引來非議,反而代代相傳。月亮寄托著從古至今無數(sh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痹娋湟晕竦囊蓡桙c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思鄉(xiāng)心緒,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朋友的深切思念。同樣,月下思鄉(xiāng)之作還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等。
3.月下思人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朵奇葩。唐朝時整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這個時代的男兒志在四方、漫游成風,他們紛紛辭別父母,淚別妻兒,北走幽燕河隴,南游荊楚吳越,去求取功名,戍邊守疆。于是常常經(jīng)歷著悲歡離合,人們在人分兩地、天各一方之時,心中的相思無法傾訴,只好讓蒼穹中的一輪明月寄相思。月意象也就成了詩人創(chuàng)作時表達離別相思之苦的首選載體。
(1)思親
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于是他也舉杯問青天:“明月幾時有?”但是由于他生性豁達,并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對生活的熱愛使得他最終發(fā)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不但祝愿弟弟子由,也祝愿所有離人,顯示了蘇軾曠達的胸懷。
(2)思友
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此時聽到老友被貶的消息,立刻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寫道“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他將自己關(guān)注友人的一顆“愁心”寄給明月,讓明月代替自己陪伴有人去荒僻的被貶之地,聊以慰藉友人那孤寂的身影。一輪明月承載了李白的一顆誠摯之心、一腔問候之情。通過詩人的藝術(shù)想象,無知的月亮就這樣成為了李白與王昌齡心靈之間的紐帶。
(3)思愛
風花雪月、花好月圓、花前月下……古代還有“月老”的稱呼:月老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可能因為月夜特有的浪漫氣息,月亮清冷皎潔的光輝,情人們似乎特別偏愛在月夜傳情達意。李商隱的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皶早R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描繪了與自己的愛人想見卻不易見,見后卻難分難舍的糾結(jié)情懷。這兩句形象的描寫出這位女子日思夜想,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耙挂鳌本涓峭萍杭叭耍胂髮Ψ胶妥约阂粯油纯?。被相思折磨的她揣想“君心似我心”,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只能對月吟詩遣懷,但是月光寒冷,心情也必將凄涼。想象如此生動,體現(xiàn)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此時的月是一段凄美愛情的見證。
四、托月明志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堯典》)“詩言志”概括地說明了詩歌表現(xiàn)作家思想影響的特點。李白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豪興大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前句寫晴晝秋空,很明顯此句中的“明月”,并非實景,這“攬明月”的看似狂放大膽的想象卻讓讀者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恫匠鱿拈T行·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在北征烏桓時所作,這次征戰(zhàn)的決定性勝利,鞏固了他的后方,最終才有了他第二年的揮軍南下,以期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這次的烏桓之戰(zhàn)可以說是曹操事業(yè)的轉(zhuǎn)折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廣闊無垠的宇宙,從大處落筆,描繪了大海的氣勢和威力:茫茫大海與天相接,浩瀚無邊;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此句中的“月”是作為一種襯托大海的意象而存在。言為心聲,難怪沈德潛評價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呢!
在浩瀚的詩海里,“月”意象以其豐富而深刻的情感內(nèi)涵而倍受古代詩人青睞,從而成為詩中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對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這些“月”意象的分析只是一個引子,希望學生們更多的聞一知十,融會貫通,在賞析古詩時能由外在的意象揣摩出意境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