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個明媚的黎明翩然而至,到了炎熱的下午便不見蹤影。它踮起腳尖掠過樹頂,染紅幾片葉子,然后乘著一簇風掠過這個園林式的松崗中學離開。于天氣而言,階梯教室的“鏘鏘三人行”作文教學講座著實是火熱得多?!懊總€學生都有作文集,每個學生只寫自己熟悉的同學或教師,每一個學期只寫一類作文……”,主持人的對面坐著的濱海小學教育發(fā)展辦公室主任曾老師,一邊推著鼻梁上的鏡框,一邊舉著手中的作文集,神采飛揚地說著。那淡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態(tài),讓人對他所講的內(nèi)容已然增加了不少認同。
的確,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一線教師的“心病”,全國也未出現(xiàn)過一套科學統(tǒng)一的作文教材。雖然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都有一次作文訓練,但其要求太寬泛,缺乏具體指導,學生很難從中找到適應個性化習作表達的指引,教師也是越教越乏味。今天聽了曾老師的作文教學講座,思緒似乎回到了一年前。一年前的我正在教五年級語文。像曾老師一樣,立志在學生畢業(yè)時贈送一本作文集給學生。
本來打算起初用班級作文報《青青藤苑》來記錄、激勵學生寫作,再把它們集為《五(3)班的故事》。然而,事情只進行了三個月,《青青藤苑》便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什么曾老師就能成功?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曾老師作文教學策略之一: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
曾老師的作文教材完全不是照搬課本里每單元的內(nèi)容范圍來寫,而是自定題目——寫人。一個學期都只寫一個類型的作文,就是身邊的人、同學或老師。這樣學生有了充分訓練的機會。觀察、積累、練習,再觀察,再積累,再練習,反復訓練,直到表情達意做到自覺自悟,心領神會。而內(nèi)容時刻都在變,常變常新,學生自然不會覺得枯燥。
二、曾老師作文教學策略之二:放飛孩子的心靈
還記得講座進行到下午四點多,一天緊張的培訓加上午間沒有休息,整個會堂的人都昏昏欲睡。曾老師念到了學生給他起外號和罵他是“神經(jīng)病”的文章,聽得眾人先是目瞪口呆,繼而四目相對,會心一笑。
三、曾老師作文教學策略之三:教態(tài)持之以恒
縱觀曾老師作文教學之路,可謂是星河璀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文教學之路猶如浩瀚的宇宙把一路的艱辛隱沒了,人們看到的只是那表面的星光。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燕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