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教師人文讀本》中的一則關于生命的故事:
暴風雨后的一個早晨,一位先生來到海邊散步。他看到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大海近在咫尺,但它們卻回不去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的。這位先生繼續(xù)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洼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洼里的小魚,并且用力把它們?nèi)踊卮蠛!_@位先生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終于,他忍不住走過去,問:“孩子,這水洼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我知道?!毙∧泻㈩^也不抬地回答?!芭??那你為什么還在扔?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斑@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可愛的孩子,成人的世界看不到的東西,小孩卻可以把它詮釋出人生的真諦!這個故事對現(xiàn)代社會中因為忙碌而丟失自我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清醒頭腦的良藥,也無疑是一次難以忘懷的洗禮……我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在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眼里,一條魚的生命是極其卑微的,它是不能和人相提并論的。小魚生命的擱淺,只能靠自己的命運造化了。我們不乘虛而入捉拿它,已經(jīng)夠仁慈了。我們看到擱淺的“小魚”并無伸出援手的意識,也不難找尋原因,因為在我們眼里生命是有高低貴賤之差別的,有價值的與無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人類早先就以對生物親疏遠近的觀感為出發(fā)點,將其劃分好了,“人才是萬物的靈長”。這種分別必然產(chǎn)生這樣的一種見解,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去幫助低等無價值的生命擺脫困境,我們可以漠視他們的存在,我們可以隨意破壞或者傷害他們。
世界上真的有無價值的生命嗎?孩子的一聲,“這一條在乎”,那份純真、那份純凈將成人世界的生命觀悄然擊碎。孩子遠比大人還要理性,孩子眼中的“生命”是環(huán)繞人們周圍的一切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孩子眼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生命那樣尊重他們。
“小孩救魚”的故事,點燃了我的思想燧石。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生命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既然尊重生命,我們就應該尊重生命的信念,我們該去愛他,去幫助所有需要的人。細想,我們所任教的學生有些天智聰穎,有些先天營養(yǎng)不良,也許你我心中也將他們劃分等級了。我們可曾想過,他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都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有價值的自我。他們往往會在知識和情感的沙灘上“擱淺”,這一條條擱淺的“小魚”,多么需要我們的呵護、喚醒、賞識啊!我們能否想到“這一條在乎”,能否保持清醒的思考和感覺,能否懷著善的信念去為他們追求最有效的努力?我們要像那個小男孩學習!學習他對每個生命的敬畏!這樣我們也會在乎我們的每一個學生。生命應該有尊嚴,即使是最卑微的生命也理應受到尊重。尊重生命,就會以德報怨。珍愛別人的生命,是世間最高的善,最大的愛。我們?yōu)樯袆?,就要用最動聽的語言為學生講課,用無限的耐心為他們解疑,我們要幫助他們做“最好的自己”——因為“這一條在乎”。
我們都知道,“愛”是守護并促進生命,“惡”是傷害并破壞生命。相信在尊重生命乃至敬畏生命的思考和實踐中,在每天和學生交往的生命歷程中,你我都能找到道德的彼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高作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