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凌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龍江庭院B區(qū)7棟705房間,18歲的高二學生徐鑫舉刀砍向父母,母親被砍死,父親受傷,沖到外面喊救命。鄰居報警后,警察趕到控制了兇手,并將受重傷的父親送到漢陽醫(yī)院搶救,到下午3點暫時脫離危險,沒有致命傷。但是徐父身上傷口特別多,一時都無法數(shù)清楚,前胸、后背和四肢都有傷,最長的傷口有六七厘米,深可見骨。徐父說:“兒子成績很好,考上了漢陽區(qū)一所重點高中,是電腦害了他??忌现攸c高中后,買了臺電腦獎勵兒子,不想從此兒子就迷上了網絡游戲。因為每天在家上網玩游戲,長期不動得上了脂肪肝,此后精神慢慢也出現(xiàn)了問題,經常和家人吵架,越吵越厲害,沒想到最后用菜刀砍人。”
這個高中生極度兇殘的行為令人震驚,但這個可怕而不可思議的慘案背后的情況同時也深深地觸動了人們的心靈。這對望子成龍、苛求子女的家長和對學生施加壓力、虐待學生的嚴苛老師是一個警告。
一、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人的一種行為傾向,一種穩(wěn)定的行為模式。關于人格培養(yǎng)的問題,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2004年世界心理學大會在北京舉行,澳大利亞的一位心理學博士在會上講了一個他做的研究案例,即糖果實驗。他做了什么研究呢?他把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一些三四歲的孩子抽樣出來,然后每個人面前放兩盤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中間放一個鈴鐺。研究人員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巧克力嗎,回答說喜歡吃,那么好,今天就吃巧克力,但是有一個規(guī)定,誰要想吃這盤多的巧克力就得等到15分鐘之后再吃,你如果等不及馬上吃也可以,但是只能吃少的這一盤,吃之前按鈴鐺。
歐美國家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發(fā)現(xiàn)凡是在實驗中能夠等15分鐘或者半個小時的孩子,長大之后獨立性、克制力會超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那么咱們現(xiàn)在的教育是否培養(yǎng)了一代“不能等待”的孩子?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好了,心想可不能讓孩子再受委屈了,于是要什么給他什么。愛孩子,也讓孩子愛你!孩子分一瓣橘子給媽媽,媽媽說:“你吃吧!”孩子便獨自吃著。媽媽愛孩子,想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
二、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備條件。沒有平等,培養(yǎng)不出現(xiàn)代孩子;沒有和諧,建設不成民主家庭。因此,父母不僅應尊重孩子的權利,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特個性,真誠地學習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使教育過程充滿理智之愛。
父母或者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效果不好,這是什么原
因?很多時候不是教育出了問題而是關系出了問題。那么如何跟孩子搞好關系呢?家長不要做手、嘴,要做耳,去傾聽,最好的是做鼻,能和孩子息息相通,能聞出孩子的氣息。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多關心孩子,多跟他交流,記住跟孩子交流的秘訣就是“大耳朵”“小嘴巴”,要多問、多聽、少說。
三、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很多父母說:“我的孩子怎么辦呢?說了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一個著名的兒科教授說過,一句話重復三遍就等于是對別人的折磨,你說了好幾百遍了,不是要把孩子折磨死了?當然越說越沒用了。你仔細想想,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父母和孩子說的話是高度雷同的:別看電視了!別老玩游戲了!趕快寫作業(yè)!不好好學習能考上好學校嗎?考不上好學校將來能有好工作嗎?現(xiàn)在競爭這么激烈,你將來喝西北風?。俊@種話說個幾遍可以,但是說多了就會變成一堆噪音,除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信心崩潰,沒有別的作用,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學生不想學習好的,他因為管不住自己,所以毛病很多,是因為有很多壞習慣像“網”一樣緊緊地束縛了他。
什么是習慣呢?習慣是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一種動作重復21天就會初步成為
一個習慣,如果這個動作重復90天就可能成為一個成熟的習慣、穩(wěn)定的習慣。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莫過于養(yǎng)成習慣,日本專家干脆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五個好習慣決定人生成敗: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責任感、尊重、愛心。習慣養(yǎng)成之后不做就很難受,心里癢癢的。但是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門科學,不是隨隨便便說一下就可以形成的,很多心理學家一起討論,總結出習慣培養(yǎng)的五個步驟。第一步是提高認識,你得讓孩子對好的習慣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向往,對壞的習慣產生厭惡;第二步是明確規(guī)范,知道好習慣是什么樣的,很明確;第三步是持久訓練,習慣是訓練出來的,不是號召出來的;第四步是及時評估;第五步是形成環(huán)境。所以說:好的習慣是存款,你一生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壞的習慣是貸款,你一生都償還不完它的利息,麻煩終生。
其實教育不像工業(yè)那樣模式化,批量生產,更像農業(yè),每一棵植物都有生命力,位置不一樣,接受陽光、水分的程度就不一樣,農民伯伯最懂得伺候莊稼,所以教育學生應是: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教育是沒有痕跡的,正如天空中沒有痕跡,鳥兒卻飛過了,即大愛無痕。
(作者單位 貴州省龍里縣醒獅鎮(zhèn)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