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英語以來,深知教學事大,英語尤甚,惕厲戰(zhàn)兢,行止之際,寤寐之中,研磨推敲,刻難忘懷。教學長路漫漫,欲有成就,匪朝伊夕;細心體會,下心請教,靜心感悟,得體會如下,而教海無涯,一管之窺,所得有限,率爾操觚,望同仁矯枉。
一、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必須推行綠色英語教學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教師不但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性化的學生,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初中生正處在青春反抗期,逆反心理很強,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尊嚴,及時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
并尋找能引起師生共鳴的結合點,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用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和真摯的情感與他們溝通,多關心、鼓勵,少批評、訓斥,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和被關愛的幸福,并教育他們尊重和關愛是相互的,當你尊重和關愛別人的時候,你也就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關愛。為教育學生怎樣尊重他人,改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班上我發(fā)起了“用綠色武裝自己,建立和諧班集體”的活動。讓他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教育他們講文明,懂禮貌,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學會和睦共處,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比如幾年前,我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教給學生許多英文中的禮貌用語和有關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既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尊重他人、團結共進,又使他們明白了學好英語的重要意義。
二、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明白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的重要作用是使用,即交際。在交際中,應酬語具有社會性與民族性的特點,對應酬語的選擇與使用離不開對文化背景的了解。下面分別對漢語、英語中常見的五種應酬語進行對比分析,討論應酬語與文化的關系,從而說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1.招呼應酬語
“吃了嗎?”之類的話語,中國人認為很平常,有時僅僅是為了打招呼,并非真的為了詢問是否吃了,沒有“如果沒吃一起吃”的含義,但是說英語國家的人往往會把這樣的話語理解為后者,他們會感到奇怪,或許欣然地以為你會請他吃飯,或是感到不解、生氣,覺得你干涉了他們的私生活。說英語國家的人一般在不同時間說不同的招呼應酬語,如“Good morning”是“早上好”,“Good afternoon”是“下午好”,“Good evening”是“晚上好”,而中國人較少這樣表達。
2.感謝應酬語
對于說英語國家的人來說,表示感謝是非常平常的事,即使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或是對方沒有幫你辦成功,或是父母為兒女做了件事,他們都會說“Thank you”或“Thanks”,對于中國人而言,沒有辦成事,辦事的人向請求的人說明沒有做成功及其原因,并說“對不起”,而請求的人則說“沒關系”,請求的人一般不必說“謝謝”,否則辦事的人會感到比較別扭。對于中國人而言,也較少有對父母說“謝謝”的,他們認為這非常正常。
三、為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氛圍而堅持用英語在課堂上授課、交流
母語夾雜英語教學是傳統(tǒng)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早應該摒
棄,否則真是膠柱鼓瑟了。教師要以英語授課,用英語和學生交流,用英語提問題。這樣可以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既能培養(yǎng)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加大英語口語訓練,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要多贊揚學生取得的進步,使他們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進一步學好英語的激情和欲望。
總之,英語教學要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要講究方法,要打破常規(guī),要精細備課,課堂上要其樂融融,讓學生們如坐春風,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課后練習來鞏固教學效果及反應學生的吸收情況,長此以往,教學必然日趨佳境。
(作者單位 河北省鹿泉市李村鎮(zhèn)中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