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篇“大文章”,也是備受當前國內外教育界矚目的熱門課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受教育的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與學”相統(tǒng)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選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為課題。
教與學中存在著兩個積極性,一個是教師教的積極性,一個是學生學的積極性,而學生學的積極性往往被忽視了,我們要正確估價學生的能力,切不可認為學生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地聽老師講,變?yōu)檎n堂的主人,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讀懂文章。
學生的知識基本都是來源于課堂,然而課堂是學習的主要途徑。新課程要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有正確的教學觀,調整自己的位置和心態(tài),與學生融為一體。在自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自讀要求學生熟讀整篇文章,在熟讀的過程中,運用之前的學習方法對自讀課文進行對比、理解,在整個過程中要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要通過對比,找到其中的答案。在能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也有所感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充足,才能讓學生積極地加入到課程中。在這種氣氛當中,學生才會更加活躍地去理解和記憶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找準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點,在課堂中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良好的教學設計之下,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知識的世界當中,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柳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