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夯實基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回歸生活等方面則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有效教學;初中思想品德;夯實基礎;回歸生活
一、夯實基礎,有的放矢
思想品德試題大部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觀點、基本理論的了解、理解及運用。雖然試題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不是簡單地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而是設置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以基礎知識為依據(jù)進行回答,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基本技能欠缺的情況,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是答不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夯實基礎知識。具體做法如下:
1.加強備課,特別是集體備課
定時間、定內(nèi)容。從教學目標到教學重難點,包括情境設置、板書設計,明確每個知識點的教學要求,不能脫離教材,也不能隨意加深教學的難度。積極開發(fā)教材資源,牢固把握教材上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將知識要求滲透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之中,及時通過課堂提問、練習來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過好知識關,并能準確識記有關概念等重要但較為簡潔的知識點。
2.重基礎,促提高
無論從學習目標到學習重、難點,從新知預習到導學過程,還是從課堂小結(jié)到反饋練習,教師都要緊扣每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然后再圍繞基礎知識加強訓練。對于基本概念,要求學生必須在書本中一一標出,并且要熟悉每個知識點的分布。對于提高能力方面的則要根據(jù)基礎知識做好練習。練習題力求做到系統(tǒng)全面、重在基礎,并盡量做到有針對性,能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這樣通過完成練習題,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熟悉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另外,我還采取了課前提問上一節(jié)課所學習的重點基礎知識的做法。
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意識,讓他們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關鍵。
1.更新教育理念,確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新課程強調(diào)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和生活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以一種平等、博愛、寬容、引導的態(tài)度來對待每位學生,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真正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素質(zhì)。
2.培養(yǎng)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角度來看,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努力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要喚醒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這門課程比較抽象,但這不能和枯燥無味劃等號。這就需要在課程設置上下一番工夫,如:在學習“不同民族的文化與習俗”內(nèi)容時,怎么讓學生自己感受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與習俗呢?我就設置了幾組關于不同民俗風情的情境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活動,了解文化的異同以及與其他國家、民族、地區(qū)的人們交往的秘訣。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交流,靜態(tài)的教材變“活”了。對學生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到的,才是印象深刻的。這樣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熱情,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三、回歸生活世界
“回歸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初中思想品德課要確立新的課程觀,對教材內(nèi)容做適當?shù)娜∩幔淤N近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如:在講《改革開放》這一課時,主要通過了解社會的變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來突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利用這種方式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始,引導學生從關注鹽城的變化開始體會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如:快速公交的建立,道路的修建,人民衣食住行的改善等。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還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而且更有助于使理論層次高的知識簡單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教學中,把生活搬進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將重大事件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也可以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尤其是學生身邊的實際來進行教學。
2.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
教學要關注學生生活體驗,走進學生心靈。新課程強調(diào)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體驗出發(fā),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到極致。心靈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硬性的“灌輸”,也不能靠簡單的“塑造”,只能在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由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成長發(fā)展來領悟知識、分析思考問題。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多倫多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