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地方學校正在盡力擺脫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嘗試新的教育方式,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只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領(lǐng)會到老師的授課內(nèi)容,提高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游戲方法;運用探討
小學生一般在7歲到13歲之間,正是愛玩的年齡,這是由學生的身心特點所決定的。小學生一般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但是他們也同樣具備不可多得的優(yōu)點,例如活躍的思維、積極的思考、協(xié)調(diào)性好,等等。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應(yīng)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游戲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其中來,從而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能夠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一、課堂游戲教學法
課堂游戲教學法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年齡、心理活動等實際情況,適當?shù)貙⒉糠钟螒蛉谌氲秸n堂當中,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領(lǐng)悟到知識。這是一種特殊方式的學習實踐活動,是由學生的身心需要所引發(fā)的,在課堂游戲中,不會有明顯的學習任務(wù),同時也不會產(chǎn)生以學習為主要目的的游戲活動。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種課堂游戲方法,符合幼兒心理活動的需要,同時能夠?qū)⒃究菰餆o味的學習以一種學生都能夠并且樂于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需要注意的是,課堂學習方法的游戲不是胡亂運用的,其中有一定的原則需要遵循:
1.目的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的游戲并不是漫無目的地玩,而是要為傳授知識服務(wù)的,通過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但在呈現(xiàn)的時候不能過于暴露傳授知識的目的,否則容易適得其反,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抵觸情緒。
2.選擇性原則
課堂的游戲不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準備的,而是那些枯燥難懂的、很難掌握的知識。通過設(shè)計相應(yīng)的學法以及玩法,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自我評價中提高學習興趣。
3.啟發(fā)性原則
課堂游戲的運用除了能夠讓學生易于接受枯燥的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
4.多樣化原則
教師應(yīng)該組織多樣性的游戲方式,不可重復(fù)地應(yīng)用一個游戲一玩到底,這樣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僅厭倦游戲,還會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情緒,也就違背了課堂游戲的初衷。
二、課堂游戲教學的作用
1.游戲能夠增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
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教學活動的進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學生年齡尚小,尚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很容易憑借對一個教師的喜好決定自己對于這個學科的喜好。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積極地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的教學進度。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長篇大論,學生在椅子上昏昏欲睡。這樣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達到新時期的課堂內(nèi)容要求?,F(xiàn)階段的課堂內(nèi)容不僅要求教師能夠作為一個知識的引導(dǎo)者,同時也能夠成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地位平等,彼此消除距離感,在共同游戲的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與教師輕松地交流。一般的游戲都是以組為單位的,在課堂游戲的教學中,學生之間需要互相默契的配合才能夠完成游戲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加強,在遇到難題時,會想到和同學共同交流,共同解決,相互鼓勵,相互加油,共同進步。
2.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在游戲當中,同樣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生學習,例如協(xié)作性、規(guī)范性、技巧性,等等,在學生們領(lǐng)悟到這種精髓,并應(yīng)用到學習當中時,他們就會很輕松地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在游戲中學到的技巧來解決疑難問題。在不知不覺中,課堂游戲讓學生的學習變成愉快的過程,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只有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愿意花費時間去自主學習,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才能克服學習中遇到的挫折,這是課堂游戲方法最重要的目的。
三、課堂游戲方法的具體運用
1.利用游戲識記漢字
小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wù)就是認識更多的漢字。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認識漢字很快,但是忘記也很快。如何讓學生能夠?qū)⑦@些漢字記牢成為很多老師頭疼的問題。首先,我們應(yīng)該了解到,只有當學生對這些漢字產(chǎn)生足夠深刻的印象時,才會記住漢字。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做游戲讓學生輕松地掌握字形,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不忘記這些漢字。例如:謎語識字、姓名識字、開火車識字、同學之間互寫名字,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很快地認識相應(yīng)的漢字,同時也會因為游戲中的有趣場景將這些漢字記牢。
2.通過游戲來講解課文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歷尚淺,部分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可能還不能理解,對于一些抽象的事情也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同時讓學生自主發(fā)揮想象能力,自編自演情景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有效地朗誦、背誦課文,同時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意思,理解課文主旨,同樣也活躍了課堂氛圍,鍛煉了學生的口才表達能力。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游戲方法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同時也能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增進感情,這樣會使得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在實踐教學當中,課堂游戲方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什么類型的游戲才是最符合課程要求的,如何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其中等等。盡管這些問題還未解決,但是目前仍在不斷的嘗試、探索當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問題能夠迎刃而解,學生們能夠更加喜歡學習,學得更加開心。
參考文獻:
[1]曾健,周曉紅.游戲在二語心得和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湖北成大教育學院學報,2009(4):61-62.
[2]曾孝紅,游戲式詞匯教學以及案例分析[J].科教論壇,2009(6):12-13.
(作者單位 四川省松潘縣毛爾蓋下巴寨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