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家庭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現(xiàn)象已廣泛呈現(xiàn),并日漸明顯地具備了“后喻文化”的特征,作為家庭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互動,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
關鍵詞:后喻文化;文化反哺;親子互動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利用現(xiàn)代傳媒獲取知識和信息,并利用高新科技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家庭教育中“文化反哺”現(xiàn)象廣泛呈現(xiàn),并日漸明顯地具備了“后喻文化”的特征。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
一、后喻文化時代的社會與主體特點
美國人類學家米德在其晚年的著作《文化與承諾》中,從社會學角度將人類社會由古及今的文化傳遞方式分為三種:前喻文化,并喻文化與后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即逆向社會化,在后工業(yè)時代,時代的巨變、家庭的解體、新舊社會制度的交替、機械大生產代替了人類的感情、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信息的幾何倍增,使老一輩原本依賴的所有傳統(tǒng)面臨全面崩潰,處于受教育地位的晚輩“反客為主”,充當了教育者的角色,青年文化對成人文化產生了積極主動的影響。
首先,社會變遷加劇,以信息業(yè)為主導的物質生產方式,拓展了物質交換和信息溝通的空間,為后喻文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其次,電子媒體出現(xiàn)后,長輩和晚輩對電子媒體上的文化內容幾乎具有相同的選擇和識別能力。此種形態(tài)下,難以鞏固長輩的文化權威地位,有利于在文化傳播中形成后喻文化的特征。再次,與同學或同伴交往是青年人獲取各種新知識、新價值觀念的主要途徑之一。據(jù)調查,青年人的人際關系中,同齡人占87%。與年齡相仿的同伴的交往是青年人了解社會、獲得大量知識和信息的來源之一。
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技術使青少年接受知識的途徑大大拓寬,改變了過去通過教師授課、圖書館借閱、實驗室實驗等有限的途徑獲取知識的模式。網(wǎng)絡教育的自主性學習,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明顯減少,自主性與自由度明顯增強。同時,現(xiàn)代青年率先改變了傳統(tǒng)生活模式,開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后喻文化時代,青年身上的主體性開始回歸,民主意識增強,渴望得到尊重與認可,有主見,易接受新鮮事物,敢于嘗試、批判與創(chuàng)新,頭腦靈活,思維活躍,理解吸收能力強,不受舊有知識束縛,能夠迅速接受、吸收、過濾、掌握新事物,適應未來快節(jié)奏的生活。再次,在急速變遷的全球化時代,今天的青少年比他們的父輩更能敏銳地覺察到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并能夠與時俱進。
二、后喻文化對親子互動方式的影響
1.知識占有地位的變化
如今,網(wǎng)絡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瞬息萬變的信息更新速度向人類呈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青少年可以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信息,可以獲取父母占有的或還未曾占有的知識,父母已經不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了。傳統(tǒng)環(huán)境中家長的知識權威形象逐漸被動搖。
2.思想觀念影響力的變化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青少年們一邊頻繁變換自己在虛擬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一邊與來自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種族的人談古論今、交流思想。在多元方式的思想灌溉下,青少年對父母思想的單一接受已成為歷史,父母對青少年思想影響的權威也已經消失,青少年思想的影響力在逐步提升。
3.社會倫理觀念中的“尊長”發(fā)生了變化
在后喻文化時代,社會對青年文化的廣泛認同,青年文化的盛行,使家庭中的長輩不自覺地失去了作判斷、下結論的果敢和自信。“尊長”概念的含義隨著青年文化影響力的提高而發(fā)生變
化:對長輩的“尊”,與“孝”越來越近,而與“服從”越來越遠。
三、后喻文化背景下親子的互動方式
1.更新觀念,地位平等
隨著網(wǎng)絡社會的到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已經逐漸下降。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調整好心態(tài)去適應變化。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親子互動能給孩子平等的決策權力和選擇自由。尊重和愛既是親子互動的前提,又是青少年正常社會化的基礎。在親子互動中堅持民主、平等,尊重孩子的權力和選擇的自由,避免孩子性格中的不良因素,促使其良性發(fā)展。
2.豐富互動內容
親子互動是雙向的,父母的話題涉及的范圍應拓寬,不僅要考慮孩子的學習和身體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yǎng),為孩子今后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困難、適應社會提供第一手資料。其次,家長應主動接觸網(wǎng)絡等新鮮事物,消除文字鴻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了解孩子在做什么,才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3.允許青少年扮演家庭角色
當前,家長眼中孩子的任務只有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而且會漸漸喪失責任感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家長應該認識到,信息時代的青少年具有更廣泛的知識經驗和更豐富的思想,他們更希望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這樣做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家長們要為孩子提供扮演有價值的家庭角色的機會,使他們將來能更從容地走向社會。
參考文獻:
[1]米德.文化與承諾[M].周曉虹,周怡,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
[2]周曉虹.文化反哺:當代中國親子關系的新模式[J].家教話題,2007(8).
[3]梅志罡.簡論后喻文化時代的青少年社會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0).
[4]吳丹,蔡磊.文化反哺與代際傳承模式的更新[J].文教資料,2005(28).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