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高職教育,分析了高職學生思想及心理上的特點,談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并且針對教師自身應具備的能力素質,闡釋了“身正為師,學高為范”的精髓;最后總結出教育是雙方面的行為,作為培養(yǎng)下一代的園丁,教師的責任重大,應該經常學習思考,總結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強調了教師必須洞究學生心理,因材施教,做好學生的指路燈。
關鍵詞 洞究心理 教師素質 指路燈
“教育”兩個看似樸實無華的文字,其實博大精深、內容深刻,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如何將書中珍貴的財富傳授于人,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思考的話題。作為教師就應該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答疑解惑,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經歷了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讓我體會到了學習動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如果將本科階段所謂自學式“松散”的教學方式賦予高職學生,帶來的效果將會不如人意,因此,洞究學生心理,把握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顯得極其重要。
1 高職生思想心理特點分析
下面筆者就將這幾年來在教學和輔導員工作中觀察到的,對高職學生思想和心理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1)社會上的大部分職業(yè)人都經歷過高等教育階段,包括我自己,從中學過渡到大學,心理難免會感到激動,同時伴隨著恐慌,激動的是自己已成為成年人,能夠獨立于家庭在外生存,恐慌于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不足,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從新生開學第一天報到,就能夠看出蘊含在他們心中的思想,大部分學生是跟隨著家長來報到的,從他們喜悅的眼神里可以看出興奮和激動,當讓他們填寫基本信息時,“何時何地擔任何干部”,他們幾乎都有任職經歷,并且班長、團支書等重要職位居多,當然,事實無需考證,從他們的字里行間里絲毫感受不到對于高考的失落,他們仿佛面對的是另外一片藍天,顯示出自己的自信和驕傲。因此,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他們自信的心理特點,多褒揚少貶罰,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充滿潛力的,讓他們忘記過去,希望就在前方。
(2)當他們進入正常的教學和生活階段后,隨著必修課、專業(yè)課和選修課的進行,來自高等學校教學計劃各方面的壓力,讓他們會覺得大學課程和高中課程的差異,高中重在基礎知識的構建與形成,而到了大學則側重于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老師的講課方式也會隨著教學體制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很多同學上課會聽得不夠徹底或是走神而坐上“神七”,當然,各種獎助學金的誘惑,以及各類補考、重修的懲罰,迫使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工夫回到學習上。因此,教育者應該充分體諒他們在求學路上的艱辛,利用他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勁,從學習方法和質量上做正確的指導,讓他們養(yǎng)成精心學習、主動鉆研的學習習慣,形成方法重于一切的學習思想,通過創(chuàng)新的案例提高他們的學習激情。
(3)通過對班上48名學生入學兩年多的觀察,變化其實挺大的,拋開學習成績來看,這群高職90后們,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具有張揚個性的特點,從剛開始的陌生膽怯到現(xiàn)在的成熟勇敢,敢于在班上、系部乃至學院的各項社會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發(fā)掘自己的才華,比如演講、爵士舞、情景劇、小品、書法、繪畫等等,他們擁有比前輩們更多的學習空間,進而也具備更多的發(fā)展空間,目前,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而最受歡迎的是多面手。
(4)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漸漸變得成熟,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更懂得了人際交往中的道理,學會了寬容與大度,能夠承受壓力做好自己,面對工作,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規(guī)劃,但是,針對高考“失利”的高職生而言,在心里總會有那么一道坎,他們怕重蹈覆轍,面對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的競爭,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拿不了心儀的工資。因此,教育者們應該增強學生的信心,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就業(yè)觀,分析高職學生在就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定期開展就業(yè)指導講座,讓他們以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社會的挑選。
“事由心生”,“事在人為”,高職學生就是這樣一個自信、勇敢、多才多藝,偶爾懶散、偶爾迷茫的群體,只要把握好他們的心理,適時地給他們以指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他們會厚積薄發(fā),爆發(fā)出驚人的潛力,創(chuàng)造出優(yōu)異的成績。
2 如何做好高職學生的指路燈
任何事物都是雙方面的,教育也是一樣。除了洞究學生心理特點以外,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相當重要的,要做好教育工作,當好高職學生的指路燈,“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可以很好地詮釋教師職業(yè)最需要具備的素質。
(1)“身正”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質。從教師自身做起,求“心正、行正、言正、學正”,乃為“身正”。
首先,“心正”是指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成就事業(yè)的前提,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崇高的思想品德,要求教師必須做到:“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團結協(xié)作,尊重家長,為人師表”;其次,“行正”是指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日常行為。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是學生效仿的對象,教師的世界觀、品行乃至日常生活習慣,隨時都在影響著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小事做起,示范、影響、帶動學生;再次,“言正”不僅指教師要用正確得體的語言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教師的語言要得體、文明,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語言要符合道德規(guī)范,非禮勿言,語言要注意一定場合,注意一定氣氛,要言必行,行必果,這是“言正”的核心。如果教師言行不一,則會失去學生的信任,久之,教師便失去威信;最后,“學正”是指教師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的,不斷學習。
(2)“學高”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質。教師不僅要掌握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還要懂得教育規(guī)律,對教學理論方法有一定的研究。
社會的發(fā)展、知識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去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結果直接影響的就是受教育者,只有教師的知識水平高,才能教育出具有競爭實力的學生。因此,“學高”最基本的方面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高,知識全面,具備很強的科研能力;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教育能力的重要,時代環(huán)境在變,教育對象也發(fā)生了變化,在教育這塊田地里,只有與時俱進,了解學生,懂得教育規(guī)律,采用新式的教育方法,大膽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體會教育工作的樂趣,讓幸福感常伴左右,相信自己的教育水平會越來越高,也會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因此,“學高”不僅限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方面在于教師對教育規(guī)律和方法的把握。
3 結束語
“教育”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是一群人的戰(zhàn)場,教師好比士兵,學生好比武器,只要正確利用好武器,充分發(fā)揮武器的強大優(yōu)勢,采用合適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相信沒有打不垮的敵人?!敖逃聵I(y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學校教師要愛崗敬業(yè),潛心教學,以高尚的品德和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培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學生,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每個時代,只要洞察好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相信教師一定能當好學生的指路燈。
參考文獻
[1] 陸廷娟.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0.4.
[2] 張連緒.論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理念與制度問題---對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和實踐分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3.
[3] 潘懋元.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對當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7.1.
[4] 高等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徐國慶.高職教育高等性的內涵及其文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1.10.
[6] 李進.關于高職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哲學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