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校學生生活管理中,高校管理權具有雙重屬性,學校的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本文在“推進依法治校”的背景下,以分析高校管理權的雙重屬性為切入口,以明確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復合法律關系為基礎,以學生權利保護為視角,分析高校學生生活管理中存在的法律問題與沖突,提出解決途徑。
關鍵詞 學生生活管理 高校管理權 法律沖突 學生權利保護
近年來,高校與學生之間的糾紛訴訟是法學界與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但從當前情況來看,訴訟多涉及學校在學籍管理、教學管理、獎懲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而在學生生活管理方面,學校的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學生卻鮮有救濟途徑。關于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仍未有明確法律規(guī)定,對高校管理權的屬性亦有爭議,處理好高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的關系,是解決高校學生生活管理中的法律問題的根本途徑。
1 高校與學生法律關系分析
1.1 高校管理權的雙重屬性
法律關系,是法律規(guī)范在調整人們行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它是基于法律規(guī)范而形成的特殊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是法律對人們行為及其相互關系加以調整而出現(xiàn)的一種狀態(tài)。
我國現(xiàn)行法律只明確了高校的“法人地位”,卻未對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做出明確規(guī)定。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此的界定主要包括“特別權力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和“教育法律關系”。本文認為,上述的界定都只反映了高校與學生之間單一的法律關系,但實際上兩者之間蘊含的法律關系是復合的,既包含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也包含民事法律關系。其原因在于:高校管理權具有雙重屬性。
(1)一種是管理權利。我國法律明文規(guī)定了高校的“法人地位”,享有民法上規(guī)定的各種權利,其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亦在《教育法》中賦予高校作為教育者所享有的一般事業(yè)單位法人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法定權利和義務,如辦學自主權、自主管理權等。在這個意義上,高校管理權具有私權利的屬性,體現(xiàn)的是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法人所具有的權益。
(2)一種是管理權力。高校是代表國家為社會提供教育的機構,履行的是國家教育職責,體現(xiàn)的是國家的教育權。這種權力一方面體現(xiàn)為國家通過法律法規(guī)對高校賦予了特定的職責,以維持正常教學與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也為高校管理權利的實現(xiàn)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這個意義上,高校的管理權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授權行使的行政權力,具有公權力性質,體現(xiàn)的是高校作為授權行政組織所代表的公共利益。
1.2 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
基于上述高校管理權的雙重屬性,在高校與學生之間實際包含了兩種關系,即:高校權力與學生權利的關系,高校權利與學生權利的關系,這兩種關系在法律上表現(xiàn)為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
1.2.1 行政法律關系
當高校履行其教育職責以維持正常的教學及校園秩序時,其管理權呈現(xiàn)出“權力”狀態(tài),它與學生之間屬于行政法律關系。此種權力同時為學生“受教育”這一法定權利的實現(xiàn)在國家權力層面上提供了保障。
1.2.2 民事法律關系
當高校作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或為學生純粹提供服務時,其管理權呈現(xiàn)出“權利”狀態(tài),其與學生之間屬于民事法律關系。
尤其在涉及學生基本公民權利時,高校與學生之間應當是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因為,高校學生的基本公民權利是憲法和法律這兩級位階最高的法律所賦予,是作為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如人格權(包括生命權、隱私權、自由權等)、財產(chǎn)權等,這些基本權利并不因進入學校學習而被拋棄。
2 高校學生生活管理中的法律沖突
2.1 高校學生生活管理中法律沖突的表現(xiàn)
高校學生生活管理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學生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本文選取了高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最容易發(fā)生沖突的兩方面來闡述。
2.1.1 宿舍管理
宿舍管理最集中體現(xiàn)了高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的沖突,也是學生權利最容易受到侵犯的地方。
案例一:某高校要在學生宿舍安裝空調。在學生暑期離校期間,安裝人員未經(jīng)學生同意,在住宿學生不在場的情況下進入宿舍安裝空調。
案例二:某高校要扣學生的宿舍水電費。在扣費前,并未告知學生水電費的計算單價及計算時間,僅告知學生扣費的總金額,且在學生繳納相關費用后并未出具有效發(fā)票。更甚者,在未事先張貼通知,未經(jīng)學生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從學生的銀行卡中扣錢,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
對于宿舍管理所產(chǎn)生的沖突,焦點在于對學生宿舍性質的界定,對此目前仍頗具爭論。本文認同,學生宿舍不能等同于民法意義上的普通住所,而是一種帶有行政管理性質的特殊住所。理由在于:
(1)在學生宿舍管理上,體現(xiàn)了高校管理權中的“權利”與“權力”的交織狀態(tài),決定了學生宿舍不同于普通住所。
在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社會化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將學生宿舍日常事務管理委托學校后勤集團或社會企業(yè)負責。但委托的事項多限于日常安保、物業(yè)管理、維修、清潔衛(wèi)生、供水供電等服務的提供。這體現(xiàn)了高校、后勤集團或社會企業(yè)與學生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是高校管理權的“權利”狀態(tài)。
另一方面,為了教育的目的,學校對于學生宿舍事關學生人身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等方面負有相應的職責,體現(xiàn)了高校管理權中的“權力”。國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從維護穩(wěn)定大局和推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度,增強政治責任感和現(xiàn)實緊迫感,把學生住宿管理工作作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并切實擔負起學生住宿管理的領導責任,將其列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作為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不能推向社會” 。而且,學生對于是否在校住宿并沒有選擇權,國家決定了學生不能在外住宿。
(2)學生宿舍的費用帶有國家教育福利性質。按照現(xiàn)在普通公立高校學生繳納的住宿費標準,遠不能與市場價格相比,明顯帶有國家補貼性質,這種非對等支付使高校與學生之間并非普通的租賃法律關系。
在案例一中,學校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基于學生宿舍的上述特殊性,學生入住宿舍意味著接受學校制定的各項宿舍管理制度,讓渡或克減了部分個人的權利與自由。但這種克減并不妨礙宿舍仍然有一定屬于個人的隱私空間,即擁有克減后的隱私權。而學校的行為已超出了維持正常的宿舍安全與秩序的必要,甚至成為了入侵學生隱私空間的不安全因素。
而案例二,學校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知情權與財產(chǎn)權。學生在學校管理涉及個人權益時擁有知情權,這毋庸置疑。而未經(jīng)學生同意擅自從學生的銀行卡里扣款的行為,明顯違反了我國《憲法》與《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超出了學生同意委托銀行代扣的事項范圍,侵犯了學生合法的私有財產(chǎn)。
2.1.2 校園安全管理
在校園安全管理方面,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學生的人身安全與財物安全。關于人身安全,國家已出臺《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且涉及生命安全,大多得到重視,在此不累述。在財物安全方面,因涉及學校保衛(wèi)部門、后勤管理機構及學生之間的關系,故有必要厘清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
案例三:某高校學生在上課期間將自行車停放于公共教學樓外學校指定的自行車停放處,但下課后發(fā)現(xiàn)自行車被盜,后要求學校保衛(wèi)部門賠償其損失。
在高校中尤其在多高校聚集的大學園區(qū)內,經(jīng)常會發(fā)生學生財物失竊,小至訂購的牛奶,貴重如手提電腦,在教學樓被偷,在宿舍也被偷。這不得不讓人反思高校對校園的安全管理盡到責任和義務了嗎?誰來保障學生的財產(chǎn)安全?在此情況下,高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的沖突體現(xiàn)為高校不作為,導致學生權利受到侵犯。
對于案例三的情況,高校如未盡到必要的監(jiān)管義務,應當予以賠償。法律依據(jù)為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即“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倍鴮τ谫r償?shù)呢熑沃黧w,則要區(qū)分兩種情況來考慮:如果承擔安保責任的是學校保衛(wèi)部門,則應由學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承擔安保責任的是物業(yè)管理公司,賠償責任應由物業(yè)公司承擔。
2.2 高校學生生活管理存在法律沖突的原因
從法理上講,權力(利)與權利之間存在矛盾、對立與沖突。高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的關系同樣具有上述特征。當高校管理權表現(xiàn)為“權力”時,基于公權力天然具有的擴張性,高校管理權欠缺約束性。當高校管理權表現(xiàn)為“權利”時,因權利主體不同,權利的相互性導致權利間的界限不明確。
從實踐上講,高校管理權界限模糊,學生權利欠缺保障。由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形成的高校與學生之間的不平等地位,在客觀上強化了高校管理權,模糊了權利(力)的界限,并無形中消極對待自己的職責,行政不作為。一方面高校自主制定了一系列學生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充分享有其權利,維護其利益,另一方面卻忽視這些規(guī)章制度本身或在實踐中是否侵犯學生的正當權利。
筆者查閱了我國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及所在高校制定的內部規(guī)章制度,發(fā)現(xiàn):(1)對高校的管理權限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于高校的義務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更沒有明確高校對其管理職責失職該如何處理;(2)對于學生多是義務性條款,包括要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秩序、行為守則等,而關于權利,多是一句“高等學校學生的合法權利,受法律保護”便輕易掠過。這種立法上的不足更進一步擴展了高校的管理權限而壓縮了學生權利。
3 厘清高校學生生活管理的法律邊界,構建高校內部動態(tài)平衡機制
3.1 構建內部動態(tài)平衡機制的本質
構建平衡機制本質上是權力(利)與權利之間的博弈。從表面上看,高校與學生之間的價值取向存在一定沖突。高校作為管理方,期望自己的管理權可以達至校園的每個角落,以實現(xiàn)穩(wěn)定、安全、高效的管理效果;而學生則希望排除一切外來的妨礙,最大限度實現(xiàn)自己的公民權利。但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實際上兩者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教育生活環(huán)境,保障學生的利益,只是未在彼此的利益價值中尋求到平衡點。
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為一種趨勢。而“依法治?!钡膬群粦斠詸嗬幕癁榛A,樹立權利意識,明晰利益主體。因此,厘清高校在學生生活管理中權利(力)的合理界限非常必要。
3.2 充分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是劃分高校學生生活管理法律邊界的基礎
高校學生的權利是一種權利群。在學生生活管理方面表現(xiàn)為以下5種形式:(1)名譽權和隱私權。學生在個人婚戀、宿舍空間問題上有權對自己的隱私提出合法合理的要求;(2)生命健康權。高校必須對校內的不安全因素負有必要的注意義務;(3)自由權。禁止一切形式的非法拘禁、搜查,保障行動自由、婚戀自由等;(4)財產(chǎn)權。禁止高校在未經(jīng)學生同意的情況下代其保管,或為了謀取利益向學生亂收費、擅自動用學生財產(chǎn)等。(5)知情權。學生在涉及有關學生個人權利時有知悉的權利。
學生的上述基本權利均由法律規(guī)定,高校有義務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更不能在追求自己權力實施效果或權利時侵犯學生的基本權利。因此,充分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是劃分學生生活管理法律邊界的基礎。
3.3 維護安全穩(wěn)定的校園秩序是劃分學生生活管理法律邊界的目標
如前所述,為了享有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學生讓渡了部分權利,接受學校的管理,但這種讓渡應以實現(xiàn)“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有序”這一目標為界限。所謂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有序”,是指校園內各部門、機構有秩序的工作運行,教職員工各司其職,學生正常上課、學習和生活。
在管理權呈現(xiàn)“權力”狀態(tài)時,高校應肩負好監(jiān)管職責,努力消除校園內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在管理權呈現(xiàn)“權利”狀態(tài)時,只要不違反“公共安全”這一價值準繩,則應給予學生基本權利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是導人為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但生活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必要“一刀切”。
3.4 合理明晰高校管理權是劃分學生生活管理法律邊界的具體內容
如前所述,法律賦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權,但在很多高校自主制定的涉及生活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中,多是規(guī)定學生必須遵守的制度、義務與行為準則,甚少涉及更無明細高校管理權的具體內容。只有將高校在生活管理方面的權限條文化、明晰化,才能切實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校園的穩(wěn)定有序。
(1)建立“善法”、“良法”。高校規(guī)章制度不是限制學生的成長,而應從學校整體事業(yè)出發(fā)鼓勵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因此,高校規(guī)章制度要彰顯理性、正義和求善。在具體制度設計中,不能單純強調管理的效率與秩序,只把制度當做“管、卡、壓”的工具,否定學生作為獨立人格的正常需要。
(2)建立尊重學生權利的生活管理制度,提倡學生參與制定規(guī)章制度?!耙詫W生為本”不是一句口號,它是學校規(guī)章制度之合法合理性得以維系和鞏固的一個重要前提。學校應允許學生參與討論制定與自己有關的生活管理制度,這樣不僅能反映學生意見,減少執(zhí)行過程中學生的抵抗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制度的施行。
(3)明細規(guī)范高校自身管理行為的規(guī)章制度。高校在對學生的生活管理中有哪些權限,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該如何做,如高校管理失職造成學生損失或管理中侵犯了學生權利時有什么救濟途徑等,均應在規(guī)章制度中明確。在高校委托物業(yè)管理公司對學生宿舍進行管理的情況下,也必須將物業(yè)管理公司的權限清楚列明,讓學生知道,學校的行為同樣受到規(guī)制,學校的管理權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利有保障。
綜上所述,高校在生活管理中仍存在不少法律問題與沖突,其本質是學校管理權與學生權利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其解決的根本途徑應該以尊重學生權利為基礎,合理明確界定高校管理權的法律邊界,只有這樣才能促成高校發(fā)展與學生成長成才的真正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黃建武.新編法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8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條.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八條,二十九條.
[4] 陸優(yōu)優(yōu),鐘妮.高校園區(qū)管理行為的法律性質與學生權利.法制與社會,2010.1(中).
[5]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2004]6號.
[6] 憲法.第十三條: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chǎn)不受侵犯;物權法.第六十六條:私人的合法財產(chǎn)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占、哄搶、破壞.
[7] 高等學校內部保衛(wèi)工作規(guī)定(試行).第七條.
[8] 徐顯明.依法治校與廉潔自律關系辨析http://www.edu-nw.com,2010-7-2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
[9] 寧冬梅.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社會學分析———高校規(guī)章制度建設存在的問 題及對策探析.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