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配比基金的概念、發(fā)展歷史、作用及啟發(fā)等方面的論述,使讀者能對配比基金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 配比基金 高?;I資 公益
1 配比基金的概念
配比基金是一種慈善基金的捐助形式。簡單說來比如設立一個10塊錢的公益基金,當有人捐助1塊錢時,這筆基金中也捐助適當比例的錢,其用意主要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事業(yè)中來。
配比基金與以往基金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它并不指定具體的捐贈項目,而是設置一定的配比原則之后,將資金使用的主動權交給了社會,因此它所產(chǎn)生的公益效果,實際上是由同期被配比的捐贈項目來決定的。但是配比基金也并非對這些捐贈項目的構成完全無掌控力,實際上,配比基金可以通過配比原則以及配比比例來引導捐贈項目的構成,使之接近捐贈機構或者捐贈者希望的方向,正因為配比基金具有這種開放性以及指導性,因此使得它較為容易成為政府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以及引導教育事業(yè)方向的政策性工具之一。
2 高校配比基金的發(fā)展歷史
配比基金對高校發(fā)展的積極意義毋庸置疑,在歷史上也是各國政府激勵本國教育業(yè)發(fā)展,推動個人以及企業(yè)向教育業(yè)捐贈的有效手段之一。美國、新加坡、香港以及歐洲部分國家的配比基金起步都比我國早,并且這些國家的配比基金一般都由政府發(fā)起并設立。
20世紀80年代,美國便有了專門支持大學籌款的政府配比基金。1991年,新加坡政府也開始設立配比基金。2003年7月,香港政府啟動了第一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政府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共推出三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就八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I得的私人捐款提供配對補助金,從2008年起,配對補助金計劃擴大到十所大學。
從配比基金在內地高校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它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機構的肯定,尤其是2009年中央財政出臺政策,對中央級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贈設立配比,相信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高?;I資工作的拓展,配比基金將日益凸顯它的作用。
3 政府配比基金對高?;I資發(fā)展的作用及啟發(fā)
由于高等教育是一個成本很高的部門,并且是成本遞升的部門,國家財政對教育經(jīng)費的投入很難滿足高?,F(xiàn)階段的發(fā)展需求,因此爭取社會捐贈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解決經(jīng)費不足的主要途徑。自20世紀末以來,國家教育部先后頒布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及《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確立了“拓寬經(jīng)費籌措渠道,建立社會投資、出資和捐資辦學的有效激勵機制”。我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中也明確強調了要把“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教”作為“加大教育投入”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國的配比基金按照捐贈主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政府性配比基金;第二類是個人企業(yè)捐贈的配比基金。針對這兩種類型,配比基金對高?;I資的意義和作用也各有不同。
政府在高校設立配比基金的作用主要有:
3.1 在整個社會層面營造重視高等教育的氛圍,推動高?;I資工作的發(fā)展
政府設立配比基金,是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而且配比政策的出臺必然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從而推動社會捐贈文化的培養(yǎng)與公眾捐贈意識的提高。以香港為例,政府出臺配對補助金計劃之后,香港高等教育捐贈出現(xiàn)了新氣象,多位超級富豪紛紛為教育事業(yè)捐款。2005年香港各報用“亞洲已知最大單筆教育捐款”來形容長實主席李嘉誠捐給香港大學10億元捐款。2005年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霍英東捐8億元給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科技大學創(chuàng)校14年以來獲得的最大筆單一捐款。配對補助金計劃的實施,為培育公眾正確的捐贈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2 對高?;I資發(fā)展的適度調節(jié)作用
現(xiàn)階段,我國的高?;I資工作發(fā)展并不平衡。一方面,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首的高校已經(jīng)建立起系統(tǒng)的籌資體系并且成果斐然,截至2010年年底,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共獲得捐贈2100余筆,到賬總額超過3.83億元。而與此同時,內地許多高校還未建立起專門的籌資機構,整體的籌資工作也尚未起步。
2009年中央財政設立配比資金,對中央級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贈收入實行獎勵補助。根據(jù)《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guī)定,財政部對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捐贈收入總額采取分檔按比例核定的方式,并綜合考慮高校地理位置、財力狀況等因素,逐校確定配比資金數(shù)額。各高校所獲配比資金實行上限控制,配比資金適當向財力薄弱高校傾斜。由此可見,政府希望采取“上限控制”以及“分檔逐校核定”的配比原則,對高校的籌資發(fā)展進行適度調節(jié)。
3.3 對社會捐贈資金進行引導,使之比較符合政府的預期
由于配比基金可以對可配項目作出宏觀界定,因此由政府設立配比基金,能更加清晰地對社會捐贈資金進行引導,使之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3.4 推動高校加強項目管理以及財務管理
政府配比基金對于推動高校項目管理以及財務管理起著外部監(jiān)督的作用。由于政府的配比基金也是采取申請制,并且政府本身的權威性以及定期對配比資金使用情況的監(jiān)督檢查,都對高校的內部管理提出一定的要求。
例如中央財政以及教育部共同制定的《中央級普通高校捐贈收入財政配比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配比資金的申請程序、申報材料;配比資金的管理使用以及對項目的監(jiān)督與檢查。這些政策的出現(xiàn),勢必能督促各高校進一步加強對捐贈項目的管理與財務制度的完善,以應對每年的配比申請以及后期檢查。
4 企業(yè)或個人配比基金對高?;I資工作的作用及啟發(fā)
4.1 鼓勵社會捐贈,調動捐贈者的積極性
配比基金對高?;I資工作的激勵作用之一,即對捐贈者的鼓勵,同樣的捐贈資金,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達到更好的公益效果。尤其對于企業(yè)、個人捐贈者,這種激勵效果尤為明顯。
以浙江大學的等額配比基金為例,從表1中可以看出,配比基金設立前后,企業(yè)與個人捐贈的項目數(shù)量以及金額增加顯著,配比基金對這些捐贈者的激勵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2001年5月,斯坦福校友、惠普公司創(chuàng)始人William R. Hewlett成立的Hewlett基金會向斯坦福宣布了總額為4億美元的捐贈計劃,3億美元在斯坦福文理學院設立了名為“Hewlett挑戰(zhàn)計劃”的等額捐贈基金。在這筆等額捐贈的鼓勵下,斯坦福文理學院在3年的時間里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捐贈。
但是如上文提到,配比基金對捐贈的“誘發(fā)”效果也取決于社會對配比基金的宣傳程度以及公眾對此的認知程度,因為配比基金要吸引捐贈,首先需要讓公眾了解配比基金,關注配比基金,從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配比基金的吸金能力。
4.2 提高高校的籌資能力,建立系統(tǒng)的籌資體系
配比基金對高?;I資工作的激勵作用是雙方面的,一方面,捐贈者的資金可以發(fā)揮更大的公益效果;另一方面,籌資者籌得的資金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配比基金還能起到調動籌資者積極性的作用。
以浙江大學為例,等額配比基金設立后,為浙江大學向社會募集辦學資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制和條件,極大地激勵激發(fā)了校內各院系乃至師生參與籌資工作的積極性。自設立等額配比基金起,學校積極動員校內各院系、部門,并于2006年10月,召開了全校發(fā)展聯(lián)絡工作會議,適時推出了校院二級籌資體系,將接受社會捐贈工作列入學院的重要工作范疇,學校建立相應考核機制。浙大等額配比基金的設立,有力地推動了校院二級籌資體系包括校院二級校友管理體制的順利實施。
等額配比基金設立三年多來,浙江大學從原來只有個別學院爭取到捐贈項目,到目前全校24個學院全都積極主動地開展籌資工作并擁有了捐贈項目,其中15個學院還成立了學院基金。
4.3 改進高校的籌資理念,高校與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
配比基金的設立,促使高校工作者走出校園接觸社會,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和校友、企業(yè)以及地方政府的關系也將進一步緊密,對籌資工作的認識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浙江大學實施等額配比基金之后,在北師大對配比基金進行調研的訪談中,來自三個不同學院的教師多次提到“加強地方合作,要為地方服務”。
當然,這種觀念的改變并不僅僅是配比基金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配比基金的設立使得高校加快了籌資步伐,而在籌資的過程當中,高校工作者對于籌資的認識更為深入更為透徹,由之前的抗拒心理或者不理解心理轉變成主動尋求并且通過加強合作來創(chuàng)造雙贏的成熟心態(tài)。而這種改變,對于今后高?;I資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鄧婭.建立大學籌款的激勵機制.論配比基金的作用與意義[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
[2] 顧玉林,戴杭驍.等額配比基金在高校的實際與思考[J].當代經(jīng)濟,2010.
[3] 李萍.斯坦福大學籌款工作的成功經(jīng)驗及其啟示[J].國際人才交流,2008.
[4] 范冬清,唐安國.配對補助金計劃:政府、高校、社會在高等教育投資中的新型關系[J].煤炭高等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