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比較關心答案是否正確,不太關心解決問題的過程,更不會自覺地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反思。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體悟。如何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反思和體驗。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一、讓學生自己去“碰壁”
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預計到有學生會受到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負遷移,出現(xiàn)用相鄰兩邊相乘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我沒有進行“預防”,而是給學生自由地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出錯。在與其他同學通過割補辦法計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比較中,出錯的同學就會思考: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不可能有兩個答案,用割補方法計算只是圖形的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是不變的,難道我的那種像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出了問題?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為了讓學生去“碰壁”,有時我們可以故意設計“陷阱”。
二、引導學生回頭看走過的路
在教學中還可以經常引導學生“回頭看看走過的路”。小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活動中有著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勇往直前,不太愿意回頭看路。而恰恰是由于沒有回頭看路,學生得到的往往是某個數(shù)學知識的結論,沒有能夠得到比知識結論更為重要的東西。這時,就特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說:“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很好,你們知道好在哪里嗎?”有學生說:“我們都很認真,我們積極舉手發(fā)言……”也有學生說:“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是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蔽揖o接著問:“你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學生回答公式的推導過程,我結合學生的回答肯定道:“面對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這個新問題,我們同學沒有等待老師的講解,而是自己想辦法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了學過的長方形,利用舊知識找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你們的這種思考方法對以后學習三角形、梯形等面積計算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p>
反思并非簡單地回顧“過程”,反思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悟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科學的探究方法。
教和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傳統(tǒng)教育認為的一個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認知、情感、意志等行為交織組成的復雜的成長和發(fā)展過程。只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實踐能力、自我發(fā)展能力、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發(fā)現(xiàn),使學生充分參與和體驗知識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由不掌握到掌握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反思,實現(xiàn)整體素質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提高。
(作者單位 浙江省永嘉縣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