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流淚不是簡單的哭泣。快樂、歡笑、激動、感動、遺憾、痛苦、悲傷、自責、悔恨等都會流淚?,F在的初中生缺失的太多,唯獨不缺失愛。父母、老師、親朋好友將愛的種子播散在孩子的心田,收獲的應該是更多的愛。
而事實上呢?孩子們的感恩意識正在嚴重缺失,他們不懂感恩,不會感恩,甚至拒絕感恩。所以,感恩教育勢在必行。而感恩教育要出成效,首先要讓孩子流淚,留下感動的淚、感激的淚、自責的淚、悔恨的淚。
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品德的培養(yǎng)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往往影響著他們的一生。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感恩教育,也成為了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我一直認為:語文,生活中無處不在!語文課必須踐行“大語文”觀。那么對初中生的感恩教育也應從生活入手、從經典人手、從語文課文內容人手,讓學生懂得感恩,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身邊的人、愛自然、愛社會,并使感恩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優(yōu)秀品質!
一、從傳統(tǒng)故事汲取營養(yǎng)
在我的課堂上,經常給學生講中華傳統(tǒng)的感恩故事。比如《二十四孝》中的“嘗糞憂心”。庾黔婁為了能趕快回家看父親,可以放棄官職,拋棄名利,可見庾黔婁對父親的孝敬何其深。他想都不想就去取父親的糞便嘗,這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故事講到這里,學生從起初的嘲笑、不解到最后的感言:父母對于我們恩重如山,我們孝敬父母天經地義。
二、從經典歌曲中領會精神
我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一些經典的歌曲滋養(yǎng)學生心靈。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小草》。歌曲中的“我”是一棵平凡普通的小草,但小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它知道:是春風把我吹綠,陽光把我照耀,河流山川哺育了我,大地母親把我緊緊擁抱。欣賞這首歌曲時,我教導學生:我們來自于父母,我們受恩于社會。要像小草一樣知恩圖報。比如《跪羊圖》:“父身病,是為子勞成疾;母心憂,是憂兒未成器,莫到懺悔時,未能報答父母恩。”是啊,人生的遺憾、愧疚、懺悔都來自于感恩的不足,感恩將使人生少一些遺憾、愧疚、懺悔。還有《我的老父親》:“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學生聽到此處,—個個潸然淚下。
三、從語文教材中得到熏染
語文教材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我們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體悟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在經典的美文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染。
1.感恩父母
初中語文教材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親,遭遇雙重災禍,家庭陷入困境,父親仍強忍悲痛寬慰兒子,車站送別時吃力地過鐵道買橘子,愛子之心是多么強烈,父愛的力量是多么巨大,這樣的父愛催人淚下;還有胡適的《我的母親》飽含深情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隋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
2.感恩自然
初中語文教材關于感恩自然的篇目很多。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時學生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時,作者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引領讀者浸潤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學習本課時,學生都禁不住的說:濟南的冬天太美了!
3.感恩祖國
祖國地大物博,文化燦爛,特別是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的英烈們,都是感恩教育極好的素材?!饵S河頌》歌頌了我們的母親河,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云南歌會》中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這些課文都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燦爛的民間文化。
4.感恩社會
從《羚羊木雕》中,學生感知到好朋友萬芳對“我”的朋友之恩;從《出師表》中可以感知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感恩圖報,為共同興復漢室的知遇之恩;從魯迅的《藤野先生》中感知師恩,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真的難能可貴。
四、從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
社會生活中關于愛的故事太多太多。55歲的陳玉蓉患有重度脂肪肝,為了割肝救子,7個月風雨無阻日行10公里,走破了4雙鞋,腰帶緊了又緊,體重最終由68公斤減至60公斤,脂肪肝消失,肝移植手術得以成功進行。生活中像“暴走媽媽”一樣偉大的父母很多,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時時為周圍的人、事所感動,學生才會付出自己的真心去感恩一切!
(作者單位 山西省襄汾縣汾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