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初中學生總是對物理學習說“NO”,一提起物理課,馬上變得無精打采,形同蔫了的茄子。如此現(xiàn)象,原因就是教師在日常物理課堂上沒有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沒有讓學生打開物理學習的“羽翼”,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無法優(yōu)化。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上述情況,并取得了一些教學突破,與同仁交流。
一、肯定、贊揚學生,用積極的話語鼓勵他們
初中學生與小學生相比自尊心更強,如果我們還是沿用教授小學生的那種教學習慣,顯然已經(jīng)不能適應。我們必須充分關注他們的自尊心,注意多鼓勵他們,贊揚他們,認可他們,同時要注意到學生個性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把握他們的長處,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物理教師的好感,師生間心與心的距離也會因此而縮短,感情上才會更加親近,學生才會更樂意去上物理課。馬克-吐溫說:“我能為一句贊美之詞不吃東西?!泵说脑捥N含了一定的道理,說明了表揚的話帶給人們的力量。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聽好話,樂于在贊美中接受別人提出的意見,樂于在表揚中學習知識。這一點對于初中生來講,尤為重要。比如,在教授“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一個學生認為凸透鏡所成的像只是放大倒立的虛像,我當時沒有直接說他不正確,而是給他舉例說明他的認識是不正確的,比如,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照片底片是照相時形成的像。放映機、幻燈機、投影機、放大鏡、探照燈、攝像機和攝像頭都應用了凸透鏡,可以說凸透鏡完善了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應用在生活中。還有,遠視眼鏡就是凸透鏡,而近視眼鏡則是凹透鏡。舉完例子之后,我還鼓勵他通過畫凸透鏡的成像光路圖,來理解凸透鏡到底能成什么樣的像,最后,他得出了凸透鏡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縮小的實像或正立放大的虛像。經(jīng)歷過這次事件以后,多次物理測試涉及凹凸鏡的試題,這位學生從來沒錯過。這不能說沒有我贊揚他的功勞。也許學生對知識點的一個疑問,就在你的鼓勵聲中很在意地接受了,并能深深地印入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這就是贊揚的力量。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近他們
樂學才能有所突破。任何一門課程都離不開興趣,物理課也不例外。當一個學生對物理知識感興趣的時候,總是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反之,如果他對物理課一點興趣都沒有,學習的過程肯定是異常艱難。當學生在接觸到豐富多彩的物理知識時,如果能夠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感到物理知識真的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他們就會對物理知識的汲取充滿渴望,也就會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多給他們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多用淺顯的道理去理解較深奧的知識,不回避他們的疑問,有問就要盡量去回答,讓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如同高性能的“汽車引擎”高速運轉(zhuǎn),不斷帶領他們到物理的世界中馳騁。此時,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和他們一起去分享學習中的進步與快樂,利用現(xiàn)有的一切教學手段,比如幻燈片、科學短片等等,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才能更加尊重老師,愛戴老師,愛上物理課。
三、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吸引他們
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才能讓沉悶的物理課堂活躍起來。在教學有關《摩擦力》內(nèi)容時,我不斷地思考如何能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摩擦力的效果,真切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在課前,我準備好三樣東西,一個圓球,一張白紙,一塊毛巾,首先請一個同學把圓球輕輕地從白紙的一端推到另一端,記錄下時間,然后讓他把圓球從毛巾的一端輕輕地推到另一端,也記錄下時間,然后兩者相比較,時間不同的原因就是因為摩擦力的存在,且摩擦在兩種界面上的大小不同。通過這種直觀的實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從而自然地引入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學習。另外,我經(jīng)常開展物理課外探究活動,把學生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讓學生在課外拓展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不斷的運用知識,轉(zhuǎn)化成一種實際的能力,在學生的心中激發(fā)起強大的探究動力,為以后的進一步深造打下不竭的興趣動力。如今的學生,學習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書本,信息獲取的渠道變得多樣化,學生不再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而是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報刊等文字媒體,利用學校配備的多媒體教室,讓學生了解社會,感受到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
四、發(fā)揮名人效應,感受榜樣的力量
物理學方面的科學家,許多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比如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等。物理課上,我經(jīng)常給學生講這些物理大家的故事,用他們的經(jīng)歷去鼓勵他們,告誡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如為了從一噸工業(yè)廢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將廢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35年,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她能有所收獲,離不開堅忍不拔的意志。
總之,只有擁有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打開學生物理學習的“羽翼”,使學生展翅翱翔于物理的“天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瓦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