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前滾翻教學一直以來是低年級體育的難點。如何使學生快速突破這個難點?在進行了班級對比教學方法后,我發(fā)現(xiàn)利用分解、合成練習法能夠很快能讓學生掌握前滾翻的動作要領。
我們知道前滾翻的動作要領是:蹲撐,兩腿蹬直,同時曲臂、低頭、提臀、團身向前滾翻。前滾時,頭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著墊,當背著墊時,迅速屈小腿。上體與膝部靠緊,兩手抱小腿,向前滾動成蹲立。教學中我分別用了兩個班進行對比實驗。甲班我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師范、學生練習的方式,乙班我則采用將整個前滾翻的動作分解的辦法,將整個滾翻動作分解為1蹲撐2提臀3低頭4蹬腿5抱膝等五個步驟,然后再將這五個步驟連起來進行連貫練習,結(jié)果乙班只用了2~3個教時就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甲班卻花費了4個教時,學生動作還做不到位。雖然我也曾懷疑過班級學生之間的差異,但經(jīng)過這兩種教學方法的比較,我決定在丙班一半學生采用第一種方法,另一半學生采用第二種方法,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差異很明顯,利用分解、合成練習法學習的同學不但動作要領掌握得好,動作還做得非常到位、漂亮。
在進行分解動作時,我將動作要求和標準融進每一個大的動作里,比如:1蹲撐,要做到雙腳并攏,腿也并攏,對于有的做不到的胖子,我要求他們用肘關節(jié)將膝關節(jié)夾緊,必須整個手掌撐地。在提臀環(huán)節(jié),要求他們輕輕地抬起小屁股。低頭環(huán)節(jié),重點教體會學生抬頭和低頭的區(qū)別,要求學生低到能夠從兩腿間的縫隙處看到天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胯下望天”。蹬腿環(huán)節(jié),則要求學生兩腿一起用力蹬地,這樣克服了學生因為用力不均勻而導致的滾翻方向不正。抱膝環(huán)節(jié),重點掌握抱膝時的團身成球動作的時機。通過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講解示范和練習,學生很容易知道我每喊一個數(shù)字代表的動作以及每個動作的要求,在反復練習后,我再將這些分解動作進行合成,當學生的臀部提到一定高度,低頭到了一定的角度,他們身體的重心自然就會向前移動,順勢就倒了過去,很快就完成了完整的動作。
所以,我總結(jié)出在前滾翻教學中應遵循先易后難、動靜結(jié)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練習時,我還通過1、2、3的口令來控制學生的練習秩序,把自由練習改成了分組練習,有效地避免了學生“越練越亂”的情況,使整個課堂的練習安全有序,既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果,又便于我觀察和學生的互相比較。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很成功,學生基本上能正確掌握了前滾翻的技術動作,為以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白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