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合作互助式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深刻關注學生這一學習主體,注重知識獲得的體驗過程,并且把學生的個人學習行為擴展為群體行為,強調(diào)將學習從師生間的行為轉(zhuǎn)變?yōu)閷W生間的行為,提倡伙伴間的交流、互助、合作、互動,把學習知識的行為提升為獲得知識的能力,方法的實踐,為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一、學生合作互助式學習的特點
學生的合作互助式學習可以是自發(fā)的,主要表現(xiàn)為當學習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求幫助。但學生這種自發(fā)的行為很難使合作互助式學習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1.單向性
這種行為多數(shù)具有單向性,總是弱勢的一方尋求強勢一方的幫助,造成學習的依賴性。
2.隨機性、偶然性
這種行為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無法形成連貫的學習行為,合作形式比較松散、合作互助的優(yōu)勢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層次不深
這種合作互助無法達到更深的層次,因?qū)W生的個人學習行為、思考方式所限,使學生之間的交流多數(shù)只能就事論事,很難做到以點帶面,從建立知識結(jié)構體系的角度認識問題。
所以,要實現(xiàn)合作互助式學習的高效性,必然要加強教師的導學過程,變單向為多向,使合作互助式學習貫徹于整個學習活動中,逐步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過教師有目的、分層次的引導,把合作互助式學習引向深入,由知識的交流,逐步深入為思想的碰撞,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由量變到質(zhì)變,從而實現(xiàn)高效學習。
二、教師導學的層次
教師導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合作互助的高效性,而合作互助式學習同其他學習方式一樣,也需要在教師引導下,才能成為有效的學習手段。教師的引導要具有連貫性,逐步按層次推進,才能達到使合作互助式學習高效的目標。通過對合作互助式學習在個人教學實踐中的研究,我認為可以分成這樣幾個層次導學:
1.引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合作互助式學習是以交流為基礎,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積極個性心理品質(zhì),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表達、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的導學體現(xiàn)在創(chuàng)設學生交流的平臺和情境。在化學學科中,有許多抽象的化學規(guī)律需要辨析、解釋,把抽象的事物通過類比、舉例,轉(zhuǎn)變?yōu)閷W生的感性認識。所以,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誘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形成開放的課堂交流氛圍。當然,教師在過程中要控制過程和內(nèi)容,適當?shù)貟伋鰡栴}或給出結(jié)論,讓交流在活躍,積極的氛圍中適時而止。
2.引導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討論
學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邁出合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并從中吸收自己認同的觀點,對于自己不認同的部分,了解別人想法的同時,找到自己有不同想法的原因所在,并通過討論辨析,求同存異,達成共識。雖然是學生自主學習,但教師必要的引導同樣重要。設計相應的思維線索,給出必要的討論范圍,關鍵時刻適當?shù)奶狳c,或教師自己想法的拋磚引玉。教師要讓學生的思維開放,但是必需要在一定的尺度內(nèi),漫無目的的,不著邊際的想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意義,反而使學生走更多的彎路。歷經(jīng)科學探索的思維過程是必要的,但最終要培養(yǎng)的是科學的思維方法。
3.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學會質(zhì)疑
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時,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方式、情境,合理性等做出必要的評價,再逐步引導學生之間的互評,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知道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應該交流什么,什么思想共享對集體的進步有積極的意義。這樣會提升合作的基點,可能弱勢的一方不能解決問題,但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而優(yōu)勢的一方善于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這樣的合作互助學習才能持之以恒。
4.引導學生在質(zhì)疑中啟思,學會理性思考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己課堂中需要提出的問題深思熟慮,即要有啟發(fā)性,又具有開放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這樣做的目的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模仿自己思維的方式,尤其對理科而言,教師的思維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具有一定的經(jīng)驗性,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shù)是合理的、有效的。越到高年級,就越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成熟了,提出的問題越來越有深度,由問具體的題,變成對知識點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甚至可以和教師一爭高下。學生達到這樣的水準,就會使學生之間的合作逐漸演變成學生之間的一種引導,由有問必答,知識交流,思想交鋒,變成真正的有明確目標的學習共同體。
教師對學生合作式學習的引導應是漸近性的,各階段的任務不同,但目標應是一致的。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的合作式學習細節(jié)落實,在課堂活動中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中去實踐、去嘗試,及時評價反思這些行為的實效性,不斷修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最終才能達成學生合作式學習的可持續(xù)性和高效性的實現(xiàn)。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六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