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涌現出很多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導學案教學模式被公認為是比較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導學案是指教師通過對課程標準、教材、學情的深入研究,依據教師的知識經驗、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編制用于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學習方案。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潛能的開發(fā)與導學案的設計是否科學、使用是否合理有著密切的關系。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學中關于導學案的一些看法與認識。
一、導學案的合理設置
(一)目標明確,切合實際
導學案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主動學習而設計的學習方案,它的編寫要根據“課程標準”、“物理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使之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因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所以目標應明確具體、可操作、能完成。目標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性語言,而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舉例說明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且數量不能太多,4個左右,可在目標中將學生自學中會涉及的重、難點內容指明,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下面以《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為例說明:
學習目標:
1.能記住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
2.能說出質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3.能說出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4.會運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學習重點: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
學習難點:平均速度的計算。
(二)問題探究,設置科學
教師對導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寫原則和知識體系出發(fā),對教材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導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fā)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為目的。因此“導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問題設置要有科學性,就是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紀律,有一定的條理和梯度,做到循序漸進、循循善誘,使學生認識到要完成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不行,看書詳細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
2.問題設置要有探索性,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要設計成探究思考題。有的問題很簡單,讓學生自學就能完成;而有的問題不適合學生探究的,可設計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再由教師啟發(fā)引導,效果更好。
3.問題的呈現形式要多樣化,以啟發(fā)性、整體性、思考性問題為主,將知識點進行拆分、組合、深入挖掘,編排出最合理的知識體系,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找到引導學生積極認知的最佳思維脈絡,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要盡量杜絕單純知識“復制”,更不要把“導學案”設計成“習題集”。
二、導學案的靈活應用
(一)教師方面
1.教師要進行指導。上課前,教師將導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明確學習目標(特別是重點、難點),從而帶著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預學。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方法。
2.導學案使用前要及時批閱,做到心中有數。上課前一天把學生做的導學案收回來,認真批閱,就會發(fā)現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以便了解學情,進行二次備課,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課前再把學案發(fā)到學生手中,他們也會根據老師的批閱發(fā)現自己知識上的不足,課堂學習中就具有針對性,效率就高。
3.導學案的使用要方式多樣,靈活應用。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教師既不能當“傳聲筒”,只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能當“甩手掌柜”,讓學生自己說答案,適當的點撥和指導是必要的,應根據物理學科的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采取不同的導學方式。對簡單易懂適合學生自學的知識,教師設計出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自學完成;對重點知識或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知識,應指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得出結論;對學生無法自學或生生、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采取精講點撥的方式。
4.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豐富的圖文、形象的動畫等多渠道直觀地向學生展現物理奧妙,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識。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的思維活躍,靈感被激發(fā),更能充分地融入到小組討論中。
(二)學生方面
1.學生根據導學案自學教材,完成學案中的有關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預學,并把預學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
2.學生分組討論導學案中的有關內容。分組討論是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依據導學案的問題要求,緊扣教材、有效地開展。討論學習的效果與學生所處的學習小組密切相關,因此,要加強學習小組建設。首先,要抓學習小組長的選拔與培養(yǎng),讓他們能勝任主持小組學習的重任;其次,要求每人明確角色,學會承擔各自的學習內容。另外,小組成員應由優(yōu)、良、中、差四個層次的學生及男女生比例組合搭配,每組6人左右為宜。
3.導學案中問題的展示與交流。展示與交流是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各小組的主要展示人,自己分配好學習任務,認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夠解答他人的疑惑;展示時注意語言的表達清晰、流利、準確,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可以提出疑問,同組也可以進行補充。
4.學生要在導學案上認真填寫“學后反思”,針對課堂學習情況形成“錯題集”。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