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01-01
【案例描述】
季曉麗(化名),女,系我校八年級學生。父母離異,其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因逆反心理,三番五次和父親發(fā)生沖突,從最初的言語沖突,上升到肢體沖突。該生在校很少有知心朋友,敏感、多疑,像刺猬一樣。這次因為她留了一個怪異的發(fā)型,父親一怒之下要用剪刀將其頭發(fā)剪掉,她不肯,就去搶剪刀,結果剪刀將她的手和頭戳破,她非常傷心。
【案例分析】
季曉麗的情況在心理學上稱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中學生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階段,身體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變化的顯著時期,獨立意識強,喜歡標新立異,好表現自我,常常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用以引起別人的注意來突出其與眾不同的個性。就其逆反心理的成因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其一,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社會”,如果家庭環(huán)境不好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障礙,家庭的破裂或缺陷,孩子會認為很沒面子,在同學中抬不起頭。案例中的季曉麗同學首先因父母的離異給她的心理留下了陰影,生活群體的改變造成其精神比較緊張,加之其母親來探視時經常和父親發(fā)生爭吵,母親時常痛哭流涕,甚至在她面前一度流露出要輕生,造成其感情承受能力比較脆弱,變得敏感,因此她感到害怕、恐懼,覺得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隨著年齡的增大,從心理上形成了對父親的叛逆。痛恨父親,處處與他作對。其次,父母的教育方法。由于父母離異,父親會有愧疚感,對季曉麗過分溺愛和放縱,同時又對她寄予相當的厚望,“望女成鳳”心切,在教育方法上對她管教過于嚴厲,加之母親每次探視時的互相攻擊與詆毀,久而久之,形成對人對事的逆反心理。
其二,自身原因:初二時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高峰時期,生理和心理之間的發(fā)育卻不平衡的,往往孩子表現為生理上成熟,而心理上卻是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隨著身心發(fā)展的加快,他們往往自以為自己是一個成年人了,有自己的主見,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樣的尊重,能夠平等對話。而作為父母只看到他們幼稚的一面,認為還是啥也不懂的孩子,并且要求他們聽話和服從。這樣就造成孩子因不愿受到父母的管教,而出現逆反心理,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認為家長不尊重他。這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學生對成人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使得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和成人世界想去體驗和嘗試,因此他們很容易把老師和家長的勸說、告誡看成是說教和管制,繼而產生逆反心理。
其三,學校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采用簡單、粗暴、強制性的壓服或懲罰的方法,過分控制學生的行為使其感到壓抑,這是是形成學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誘因。有些教師不能充分尊重學生,對好生和差生的態(tài)度上有差異,更容易忽視中等生,讓學生覺得不公,處理問題時不能深思熟慮,諷刺、挖苦學生,更是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心理不平衡,造成學生內心不服。老師的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視為專門針對他們的“管”“卡”“壓”,他們就有可能拒絕做本來愿意做的事,甚至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
【輔導方法及策略】
(1)做好家訪。了解季曉麗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狀況、個性特點,與其父親溝通,讓他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學會與孩子平等對話,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不要動不動就擺出一副家長的威嚴,要學會尊重、理解孩子,讓他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渴望引起家長的重視,也是宣泄自己對父母離異的不滿;同時與其母親溝通,要求她經常探視孩子,讓孩子得到母愛。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讓孩子有安全感。
(2)要求離異的雙方在分別與孩子相處之時不要對孩子發(fā)泄對對方的怨恨情緒,盡量維護對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事,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是愛孩子的,避免在孩子心中埋下苦毒的種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人格。
(3)孩子和家長都需要做到學會聆聽彼此的心聲:每周固定一個時間段,讓孩子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宣泄掉,父親當聽眾;家長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出來,女兒當聽眾;宣泄過程中要冷靜聽完對方的述求,不允許打斷,宣泄完后,必需站在對方的角度各自思考半個小時,這樣可以給彼此提供一個相互理解的平臺;然后再決定彼此之間哪些地方還需要改正;有哪些地方是誤會了對方;這樣能很快解除彼此心中的疙瘩。
(4)老師助她一臂之力,多親近學生。古言“親其師而信其道”,由于家庭情況的特殊使得季曉麗同學更需要關心,更需要愛。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讓她覺得自己是有人關心的,能夠感到快樂、安全,比如,在她情緒低落的時候,用手拍拍她的肩膀,撫摸她的后背,在她流淚時候用紙巾幫她擦去眼角的淚痕等,當然這里指的是女教師,讓她在老師這兒也能得到母愛。同時耐心傾聽她的述說,用溫暖的話語,和藹的語調去關心她。
【輔導效果】
通過老師、心理咨詢員、家長的密切配合,季曉麗同學的積極參與,經過近一學期的輔導工作,季曉麗同學與父親的關系融洽了很多,母親也經常探視她,她的心情也輕松愉快了起來,恢復了往日那個要愛心、開朗、愛笑的陽光女孩。
【自我反思】
家庭是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孩子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家長放松對孩子的教育,將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置之不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家長,應該從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當作私有“財產”,愛之則寵,恨之則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通過這次輔導讓我意識到家庭的和諧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各方面的有利優(yōu)勢,取得家庭、學校及班級同伴等各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