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正越來越來多的規(guī)范著教師的教學行為,限定學生的學習行為。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使課堂不再呈現(xiàn)沉悶的知識授受狀態(tài),而是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煥發(fā)課堂的生命活力。此外,新課程讓課堂回歸學生,只有改變了課堂,才算真正落實了新課程。
【關鍵詞】新課程 參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55-01
一、參與教學簡述
(一)參與教學的意義
傳統(tǒng)教學只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應尊重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致力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開展參與教學,推動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參與教學強調(diào)教學的個性化,鼓勵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在參與的教學中,教與學的形式是非常豐富的,參與教學允許學生打破作為界線進行交流,增加課堂的變化和流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機。開展參與教學不只是學生的學習方面,對其心理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參與教學既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教學之中,從而促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融洽的人際關系。開展參與教學能加深教師對各種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師生共同營造一種開放,民主,寬容的課堂。
(二)參與教學的理論基礎
實用主義和解釋學是參與教學的理論基礎。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特別是他強調(diào)的經(jīng)驗及經(jīng)驗獲得的方式為個體參與活動提供了理論基礎。他所闡述的“從做中學”的原則,更是為參與教學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依據(jù)。解釋學的理解概念為參與教學提供理論架構,參與教學中師生、生生的理解,是使參與教學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礎。
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是參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人本主義理論著眼于人際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而建構主義是參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他們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對新舊知識加以整合。
另外,對于參與教學來說多元智能無疑是一個能提供有力支撐的理論。學校的教育要著力于學生的多元智能的發(fā)展,而參與教學正是一種適合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多元智能的一種教育形態(tài)。
二、參與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參與教學的理念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zhàn),若只停留在原來的狀態(tài)上顯然不適應于參與教學的要求,這就表明教師必須進行角色轉變,為此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由執(zhí)行者到創(chuàng)設者
參與教學要求教師轉化為教案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與設計者,當教師扮演教材教參執(zhí)行者時,豐富多彩的教學生態(tài)被簡化了,而參與教學正是要求保持教學的豐富與變化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融入到課堂生活與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案或課程,具體靈活地生成教學活動。
2.由表演者到引導者
參與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變?yōu)橐龑д?。教師充當表演者的時候,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的課堂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要會啟發(fā)學生,并將學生的問題返還給學生,要是教師實現(xiàn)從表演者到引導者角色的轉變,必會帶來師生關系的變化。
3.由管理者到協(xié)調(diào)者
在課堂管理方面,教師的專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起到協(xié)調(diào)者的作用,營造參與性課堂氛圍,教師要心平氣和地與學生交談,采取壓制將使學生的主動參與無法進行。
4.由批評者到促進者
教師的批評,特別是過多的批評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參與教學要求教師由批評者變?yōu)榇龠M者,為此,教師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要多扮演促進者的角色,多鼓勵學生的參與、少批評以免打擊學生。教師要實現(xiàn)角色轉變,適應參與教學的要求,就必須付出努力,學校也應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首先教師要注重更新知識儲備,要主動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另外,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積極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還要主動開展校本研究、撰寫研究日志來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與研究能力。學校也要鼓勵教師進行強調(diào)合作的小組教學,并開展校本培訓,從而提升教師多方面的能力。
三、學生適應參與教學的方法
為了在教學中真正實現(xiàn)學生參與,所以學生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1.打好知識基礎
參與教學對學生的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參與教學的挑戰(zhàn),學生必須加強知識的儲備。學生只有具備了人文知識、生活知識、學科知識等三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2.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發(fā)揮其主動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激發(fā)其學習動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課前要做好預習,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另外,還要積極思考問題,相互交流,提高主動參與意識。
3.加強參與學習的責任感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應意識到肩負著教學與學習的責任,每個學生都應為整個過程負責,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教學的責任感是為了更好地參與、更好地獲取知識。
4.提升參與能力
學生若想?yún)⑴c教學必須加強選擇能力、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實現(xiàn)參與教學,發(fā)展自我。學生的選擇要在教師的引導或指導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防止學生在選擇中出現(xiàn)較大的失誤。而且學生要想成為真正的參與者就要與同學、教師相互交流,表達其對教學的看法,所以參與教學中學生必須努力提升口頭表達能力。再者,參與教學是全體學生的參與,學生具備和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是進行參與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學生必須努力提升合作能力。
通過對參與教學的探索,我對課堂的教學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還要不斷地去實踐,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升《發(fā)展性教學的主體參與與初探》《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2(2)
[2]曾琦《學生的參與及其發(fā)展價值》《學科教育》2001(1)
[3]俞海燕《教師的角色轉變與校本培訓》《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2(3)
[4]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