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37-01
意境,即客觀事物和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詩的靈魂??梢哉f,沒有了意境便沒有了詩的存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每一首古詩都向我們展示了它特有的韻致和境界: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事寓理,情景交融、物志合一、事理相通。仔細品位,總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huán)境的變遷,小學生年齡和情感的客觀障礙,導致學生即使能說出詩句的解釋,也依然游蕩在詩歌之外,難以入情,難以入境。因而小學古詩教學應把握情與境的統(tǒng)一,虛與實的結(jié)合,來引導學生走入詩境,感受詩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一、發(fā)揮想象,描景悟情
詩中有畫,詩又勝于畫。因為詩通過讀者的再造想象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的畫面不再是靜止的,而是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如《如夢令》一詩教學中,我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進行想象,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怎樣的畫面。有的學生說自己通過想象看到了“溪亭日暮圖”,有的學生說自己通過想象看到了“誤入藕花圖”,有的學生說自己通過想象看到了“驚起鷗鷺圖”……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到的畫面用文字寫下來,并進行朗誦。這樣,使讀者與聽者都能借助語言的描述,對詩句所表現(xiàn)的生活畫面進行了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從而獲得一種如進“畫”中的享受。
二、聯(lián)系生活,感知意境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講解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優(yōu)美的事物,賞心悅目的直感總能喚醒、激起人的審美欲望與情趣。要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需要對詩歌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驗。學生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人生體驗,走近作者的生活,一起構(gòu)筑無障礙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空間。在《游子吟》的教學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娭械哪赣H好像就在你我身邊,我們完全可以和學生在一起聯(lián)系生活,一起交流感受,說說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為我們操勞擔憂,怎樣為我們無私奉獻的。在詩情中師生情感與文本交融,在誦讀中師生一同感恩。理解《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弊屚瑢W們聯(lián)系自己過年時放鞭炮、掛年畫、吃年飯的和諧喜悅之情,體會宋朝新年元日熱鬧、歡騰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三、走近詩人,感受詩情
情感體驗能激活審美心理的“琴弦”,豐富審美的內(nèi)涵。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弊x詩歌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jié)奏,去感悟時代,與時代產(chǎn)生共鳴,這樣古詩詞的意境才能更好地把握。因此,我們通過介紹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詩人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走近詩人,進入角色,真切體驗蘊涵于詩里的境界和情思?!肚迤綐贰ご寰印愤@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他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quán)的認可,而且遭到了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詞就創(chuàng)作于這段時間。對于一個終身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lǐng)來說,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是他對生活的向往。在理解詞的意思后,引導學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了解詞人辛棄疾的生平、當時寫作的背景等。學生自然而然就走進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感受詞人那種醉心于恬靜閑適的鄉(xiāng)村景色,醉心于安樂和美的農(nóng)家生活的感受,進而深入領(lǐng)略了這首詞內(nèi)在的意蘊。
四、反復吟誦,深化體驗
古詩講平仄押韻,對仗工整,節(jié)奏勻稱,最適合吟誦。吟誦不同于一般的讀,它是在人們了解詩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誦。反復吟誦,讀出每句詩的跌宕起伏,讀出詩的情調(diào)氣韻,讀出激蕩的心潮,讓你情不自禁地進入詩的意境。如《江畔獨步尋花》,詩人構(gòu)思新穎,刻畫十分細致,色彩異常濃麗:先描繪繁華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又描寫花枝上彩蝶翩遷,因戀花而流連不去。詩人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我運用形態(tài)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帶入了引人入勝的迷人小徑,觀賞春天的風光:花兒朵朵,層層疊疊,蝴蝶翩翩,嬌鶯恰恰。領(lǐng)悟詩人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喜悅之情,從而產(chǎn)生愉悅之感,于詩人一同感受意境美。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詩歌平仄押韻的特點,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和音韻,再讓學生通過平長仄短押韻長的吟誦節(jié)奏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節(jié)奏、意韻之美。這種沁人肺腑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任何繁瑣、機械的講解分析所不能表達到的。
古代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教師引導學生入詩境,會詩意,感詩情,悟詩意,從而獲得情感的陶冶,理智的啟迪,心靈的凈化和升華,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