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批改是小學作文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了解自己習作效果和教師獲得作文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把握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促進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
一個目的:改是為了不改
與課堂教學目的“教是為了不教”一樣,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批改是為了最終能達到不改的目的。我們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道理,可我們的學生往往是“一揮而就”后直接交到老師那里,就再也不與自己相干了。之后,我們語文老師十幾天來天天手捧學生作文本圈、點、勾、劃,忙得不亦樂呼。到頭來學生看看等級或分數(shù),大呼:總算一次關(guān)又過了!聽聽,多可悲!更可悲的是考試時學生寫的作文錯別字滿篇,許多句子不通,分數(shù)可想而知。學生將來走出社會寫點什么也都是錯誤百出。這樣每次學生作文后老師的付出就成了“出力不討好”。所以一定要記住,我們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導(dǎo)學生掌握修改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修改作文。這樣不僅能減輕教師的負擔,。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個宗旨:多保留少刪除、多賞識少加強
1.堅持多保留少刪除宗旨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作文是習作,是一項練筆活動,是書面表達的最基本訓練,而并不是藝術(shù),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寫成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我們在批改他們的作文時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力求保持學生作文的原意,絕不能用教師的思路去代替學生的思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文知識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難免有些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但那是無關(guān)緊要的,隨著他們語文知識的增長,孩子們自然會知道怎樣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師對他們的作文要求過高過嚴只會實得其反,那很容易打擊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畏懼寫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批改他們的作文時,只要學生寫的是真話,是自己心里想說的話,表達的是真情實感,只要“其意義不謬誤”,“字句已通順”,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刪大改,把學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
2.堅持多賞識少加強宗旨
相對于其他作業(yè)來說,作文是更艱苦而具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學生寫完作文往往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贊揚。而學生間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無法避免的,有時候差距還很大。差的作文不分青紅皂白判個低分、不及格,只會讓這些孩子對作文更加敬而遠之,退避三舍。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一刀切”。孩子不是大人,是有獨立人格特征的生命體。孩子的作文應(yīng)體現(xiàn)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認識,孩子的語言表達特點。在批改過程中不能把我們成人的思想認識和語言表達強加給他們, 要學會用一雙孩子的眼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作文。盡可能挖掘每個孩子習作中的閃光點,并為盡可能多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哪怕是幾個詞、幾句話,也要及時的給學生贊美和鼓勵。不能每次都讓那幾個優(yōu)秀生展示他們的作文,而其他人之成為觀眾。更不能挑寫作文有困難學生的習作當例文來當眾批評、取笑,不然,會讓作文能力差的學生對自己更沒有信心,更懼怕寫作文。一個教師對孩子習作的賞識,絕對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鑒賞能力,而恰恰顯出了教師的教育智慧。
三項措施:精批細改、結(jié)對互改、自評自改
1.精批細改教方法
精批細改是許多教師作文批改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也是學校領(lǐng)導(dǎo)和學生家長所看重的方法。通過老師一字一句的修改,學生的作文沒有了錯別字,句子通順了,前后連貫了,中心也明確了,從一篇很糟糕的文章變成了一篇好文章。學生拿到本子一看哪個地方怎么改一目了然,他們會從老師的修改中明白改作文不光要改字詞句段,還要改標點,還會受到老師“細心”的影響。這種方法可用,但不宜頻繁使用,每學期兩三次為學生做做示范就足夠了。
2.結(jié)對互改出良策
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批改,從實踐過程中掌握修改方法呢?“結(jié)對互改”可以試一試。同桌結(jié)對,朋友結(jié)對,機動配對都行。合作的兩人互為對方出主意,共同討論修改。也可以四五個人一小組進行。這樣既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習修改的方法,又培養(yǎng)了他們合作的能力。
3.自評自改提水平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修改文章的權(quán)利首先應(yīng)屬于作者本人?!睂W生第一次作文交上后,教師可以快速批閱的形式,在學生本子上不做任何修改,只做上分類記號,便于交流。讓學生在講評課上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對作文優(yōu)缺點的評價后,再仔細閱讀自己的習作,找出不足,認真修改。待學生修改后交上來,教師再給出一個較高的分數(shù)或等級,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去體會文章寫好后要認真修改的道理,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養(yǎng)成修改的習慣,提高作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