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責任意識淡薄,主要是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與教師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只有繼續(xù)深入素質教育、完善素質教育機制,尤其素質教育評價機制,不斷強化教師知識結構、素質修養(yǎng)、和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擺脫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素質修養(yǎng),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和素質培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同時,通過搭建學生家庭和學校溝通平臺,有助于推動和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
【關鍵詞】增強;責任;思路
在現(xiàn)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部分學生集體意識、大局觀念缺乏,常以自我為中心,心胸狹隘,不關心他人、集體;情感淡薄或者不良,無視周圍環(huán)境的存在;學習興趣不濃,生活習氣不良,一些沉迷于網(wǎng)吧無所事事,甚至出現(xiàn)自殺現(xiàn)象,一些拉幫結派,是非不分,惹是生非,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等責任意識淡化的問題。而部分學生雖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卻缺乏理智上的判斷,方法上的欠缺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缺陷,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是喪失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就是心靈受到扭曲,從而反感和厭惡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對周圍環(huán)境敵對化的情緒等。這嚴重危及學生的前途和命運、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那么,對于這種學生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應如何才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呢?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特別是對關于增強學生責任意識這個課題將近兩年的實踐、探索和研究,有如下基本認識:
一、繼續(xù)深入素質教育,逐步擺脫傳統(tǒng)教育對教學的影響是學生責任意識增強的前提
現(xiàn)在雖然進行了教育體制的改革,實行素質教育,但在教學中,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陰影還左右著教育教學,教育工作者習慣似的教學方法還在教學中大量存在,具體表現(xiàn)在:
(1)注重知識的片面?zhèn)魇?,忽視學生思維方面培養(yǎng)。
(2)只注重必考科目,而忽視學生的多方愛好。
(3)專制型的教育,忽視了學生民主化的管理和教育。
(4)理論型教學,忽視學生自然實驗和社會實踐。
因此,傳統(tǒng)教育模式嚴重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責任情感的陶冶、責任理智的培養(yǎng)和責任行為的鍛煉。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應注重:
(1)教育行政部門完善各項檢測制度,加大監(jiān)督力度。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檢測,不僅僅是對必考科目,應對所有學習的科目;并且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檢測方式,不單單是筆試。這樣就能引起家長、教師和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重視;在實行素質教育中,各學校、教師受習慣性教育模式的影響,或多或少還體現(xiàn)教學中。因此,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使學校教師逐漸擺脫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
(2)教學上注重學生責任情感和責任理智的滲透和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淡薄,主要是因為學生情感不豐富,或者是情感不健康;缺乏責任理智的判斷。責任情感是指學生對自己應做的事以及對自己做了的事應承擔的后果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責任理智是指學生在一定情感基礎上,對自己周圍存在的事物所應盡的義務和承擔的過失,是否經(jīng)過理解、思考并作決斷的能力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責任情感的滲透,使學生具有豐富、健康、良性的情感,還要注重責任理智的滲透和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既有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又有分析、辨別、評判是非的能力。
(3)建立開放活躍的民主型課堂。建立開放活躍的民主型課堂,就是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主導地位變?yōu)橐龑У匚?,形成師生,生生相互討論,共同探索、研究、分析相關的知識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擺脫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形成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習慣。
(4)學校完善各室的建設,開設各式各樣的特設班級,經(jīng)常組織各式各類的大中小型社會實踐活動活動。
學校不僅要完善各室的建設,還要安排、組織開設各種課堂,設立各種特設班級,使各種愛好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學科;還要經(jīng)常組織各式各類的大中小型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知識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強化,更能使學生責任行為在社會實踐生活中得到鍛煉和強化。同時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正確的歸宿。
二、完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強化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責任意識增強的關鍵
教師是學生知識提高和素質培養(yǎng)的直接引路人,教師的態(tài)度和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和素質的培養(yǎng)。而影響教師教學態(tài)度和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教學的評價機制和傳統(tǒng)教育形成的教學習慣導致的缺乏素質教育的修養(yǎng)。
1.完善教育評價機制,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現(xiàn)在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教育過度的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出現(xiàn)了值得思考的不公平問題問題。所以,評價機制不完善,就會嚴重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從而影響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因此,評價應注重學科均衡。評價應多方面,而不只是片面的學生分數(shù)。應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評價,擺脫教師對學生的依賴性。
2.強化教師能力培養(yǎng)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教師的知識水平,素質修養(yǎng)、科研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水平、素質修養(yǎng)和科研水平。傳統(tǒng)應試教育養(yǎng)成的教師的教學習慣,只注重知識點的片面?zhèn)魇?,形成素質修養(yǎng)方面相對欠缺,科研水平相對不強。所以,要增強學生素質,就要強化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師能力的強化,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完善素質教育機制,尤其素質教育評價機制,對教師能力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2)調整教師知識結構。由單一的專業(yè)知識向綜合的復合型知識結構調整,使教師知識視野得到拓展。(2)內化教師素質修養(yǎng)。教師在復合型知識結構基礎上,加強素質修養(yǎng),使教師的素質不僅體現(xiàn)在教學水平上,還體現(xiàn)在行為上、生活上和科研上。(3)注重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是教師知識結構和素質修養(yǎng)在一定條件下的拓展和提升,只有教師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學生知識才能得到升化和拓展,達到教學的目的。
因此,要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就必須完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形成相對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同時繼續(xù)強化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搭建學生家庭和學校溝通平臺,是增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必要條件
學校雖然是學生大部分時間學習生活的地方,但是接觸甚少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素質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因此學校不僅要搞好自身的工作,還要構建學生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平臺,對學生時刻關注。
(1)通過平臺,了解學生。學生家庭因為各種原因,造成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同的心里特征,不同的心里影響著學生知識的增長和素質培養(yǎng)。所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關心、愛護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構建平臺,形成互補。家庭是學生物質的依賴和一定精神的寄托,不僅給學生提供物質基礎,還為學生提供溫暖和真摯的家庭的愛,同時還為學生提供小小的生活學習實踐空間。而學校則是學生知識結構和素質培養(yǎng)的地方,通過構建平臺,使學生在物質、精神、情感和生活實踐上形成互補。
總之,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主要是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教師態(tài)度和能力的影響。因此,繼續(xù)深入素質教育、完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質修養(yǎng),是增強學生責任意識的關鍵途徑。另外,構建學生家庭和學校的聯(lián)系平臺,有助于推動和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