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但同時卻是一個難點。“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弄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對策,有利于我們教師更好地進行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利于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下面談談幾點看法: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活動的內在積極性。教師如果能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出來,滲透在作文指導課中,就能提高“想”、“說”、“寫”的教學效果。學生習作,總是面臨著“寫什么”感到困惑而硬著頭皮聽聽老師能說些什么具體內容,以便仿寫并按時繳交作文,其通病是千篇一律,常有似曾相似之感;不少學生指望從課外優(yōu)秀作文選里抄襲過來,便推托“寫不出來”課后再交。這種被動遲延現象屢見不鮮。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結合習作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把眼前的習作跟已有的經歷或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另一方面,還得啟發(fā)學生開拓視野,展望未來,激起對美好前景向往的興趣。
二、利用課文,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篩選的優(yōu)秀作品,其思維性、藝術性堪稱典范。教師在講讀課文時,要把每一篇都當做范例,從讀和寫的角度剖析,極力講清如何寫的問題。每講完一課,便可抓住單元訓練重點,根據課文特點,指導學生練寫開頭、結尾,寫幾句話、片段、全篇,把讀書和作文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以課文做樣板,利用課文材料練筆,興趣高,思路廣,有益于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從怕作文漸變?yōu)椤皹纷魑摹薄?/p>
三、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弊寣W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行、所想、所感的東西,主動地寫自己希望表達的東西,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葉圣陶先生有一句關于作文與“生活”的名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葉老的這段話很好的點出了作文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我們應該要求學生隨時準備一本“記錄本”,把所見、所聞、所想及時記錄,到一定時間進行全班交流,做到“頭腦豐富”。
四、讓學生愛上閱讀,讀寫結合,提高興趣
在興趣的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會事半功倍,因此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現在的學生收集信息的面非常廣,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話、電視這類先進的工具來獲取信息,從而淡忘了課外書。我們讓學生捧起課外書,重新徜徉在書的海洋中。在學生看書時應盡量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豐富自己頭腦的同時愛上閱讀,而且適時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整理成文。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害怕寫作心理的一個途徑,因為學生寫多了感悟就會產生對寫作的熱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寫作質量。
五、加強課外練筆,引導觀察,拓寬學生視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痹谧魑慕虒W中,教師要讓學生睜開雙眼,去觀察、去比較。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都是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他們的見聞,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才不會在習作時因為沒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現狀。課外練筆則相對不受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fā)自己的愿望、愛憎、好惡,陳述自己的觀點。由于課外練筆不受命題作文和寫作方式的限制,因而比較靈活,學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寫作動機,就可以提起筆來自由寫作。它的范圍很廣,方式很多,如觀察筆記、讀書筆記、生活札記、隨筆、隨感,還可以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的練習,這樣就能全方位、多側面地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興趣。
六、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學生的進步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這時教師的評價標準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是例行公事地在總評時寫上“中心突出、語句通順、意思連貫、想象豐富”等類似的蒼白無力的評語,對于學生而言,則一點收獲也沒有。教師要善于去發(fā)現學生作文中一兩個形象的詞語,一兩句鮮活的句子,給予表揚和肯定。與其寫一些毫無用處的評語,還不如寫上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你在進步非???!”、“寫得棒極了,如果多看課外書,會有更大的提高!”、學生看到老師對他的肯定評價,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就對寫作充滿了信心。
七、注意觀察積累,感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沒有積累的習慣和寫作的興趣造成的。當然,這也是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作文教學,教師總是花比較多的力量用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練習,讓學生寫。而學生面對一次次的作文,總是為“寫什么”而傷腦筋,不知不覺中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懼怕心理。反之,我們在寫作文之前,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對事物的特點、形態(tài)、發(fā)展變化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用語言進行表訴,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給學生布置作文,學生就不會再陌生了,也就敢于寫,然后我們再相機進行寫法上的指導,學生便能順理成章地接受了。
總之,我們教師通過正確引導、啟發(f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寫作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習作熱情。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才能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綜合素質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