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特殊教育學校,人們自然而然的想起:那是一所收容弱智兒童的學校。因而,很多人不愿進特校當老師,甚至有人對特校教師嗤之以鼻。在談起子女就學問題時,有的父母不敢說出自己的孩子就讀于特校;在談起自己的就業(yè)崗位時,有的老師不敢說出在特校教學。雖然社會十分關心特校的師生,但還有人存在著學生是弱智學生,老師也好不到哪去的偏見。面對種種社會現(xiàn)象,我們特校教師如何去正視,如何安下心來當老師,又如何當一個特殊教育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呢?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如何操作自己的心態(tài)。面對著一群弱智孩子,面對著對孩子頗為失望的家長,面對著歧視特校師生的個別社會現(xiàn)象,
特校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時刻充滿“愛”!凡事必用“心”!
一、對學習要專心、對事業(yè)要忠心
特校是一種施行特殊教育行業(yè)的學校,是一所培養(yǎng)弱智孩子健康成長的學校。要使這些孩子健康成長,要使他們長大后生活能自理、事業(yè)能自立,我們特校教師必須付出何等沉重的代價呀!要付出代價沒有資本不行。因而,我們必須擁有平常學校老師所擁有的教育水平,還必須擁有其他專業(yè)知識,我們要懂得啞語、盲文,我們要理解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要做到這些,我們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學啞語、學盲文、學護理、學會觀察,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語言、聲音、手勢、撫摸等方式方法,與每一個孩子交流,做到“心”與“心”的交流并產(chǎn)生共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所以,我們特校老師必須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育人要得法,培育這些需要幫助、需要更多關愛與諒解的特殊群體,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只有用心對待。
二、給孩子予愛心,給家長予關心
家長在教育中不自覺的錯誤,可導致孩子心理障礙加重、加深,并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如對孩子說:“真沒用,天天要爸媽護理,真累”,“你怎么越來越不聽話呢”。又如“你怎么又尿床了”,“你看你,飯菜弄得滿桌都是”,再如“你怎么這么笨!這么好寫的字都不會寫,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將來怎么活啊”等等、等等。這些家長不自覺的以孩子自身的缺陷而反復強調(diào)孩子的正常失誤,引發(fā)的卻是焦慮和憎恨,對于一個弱智的孩子來說,勢必使孩子更陷于自卑,產(chǎn)生“別人不喜歡我,爸媽也不要我了”的潛意識思想而自我否定。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僅會使其學習成績、生活能力進一步下降,孩子未來的整體發(fā)展都會受到妨礙。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特校老師應做到給孩子予愛心,給家長予關心。應經(jīng)常到家長家中,與家長切磋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如何幫助孩子學好文化知識。告訴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huán)境,給予其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而這不僅是學校能完全給予的。并告訴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而必需經(jīng)常鼓勵孩子。打個比方:晚飯后,父子親熱一陣,趁孩子興奮之際,問:“寶貝,今天學什么”?“語文”?!澳愣四男??“老爸,我會寫三個單詞了”。(這時做父母的應即使給予肯定和鼓勵)“哇,好棒呀!昨天才會兩個,今天就學會三個了,明天四個,后天五個……哎呀!不得了,幾年后,我兒子可以讀大學了”。身為父母者,必需常常這樣激勵子女,讓他(她)享受溫暖與關愛,提升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做為一名特校教師,要了解、關心家長的苦衷,告訴家長,我們不一定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一定要望子女成“人”。要渴望弱智的子女成人,談何容易。因而,我認為,要培養(yǎng)弱智子女成人,首先要著重做好家長工作,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教育觀,教給他們科學的教育方法。并希望家長把握好愛的尺度,克服孩子的依賴心理,尤其是對母親的依賴。要求家長對孩子既要十分體貼愛護,又不能嬌生慣養(yǎng);既要有一定的要求,又不能過分嚴格,使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除了家庭教育外,還需要我們特校教師的雙倍努力。在學校,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舉個例子:不是下課的時候,孩子往往要拉屎拉尿,經(jīng)常不說就付諸于現(xiàn)實了。你不得不去料理,這時,你是微笑著去處理,還是繃著臉倘或破口大罵?反正都要去處理,就微笑著去處理吧,這就是我們特校老師的心態(tài)。面對焦慮的家長,面對弱智的兒童,作為一名特校教師,必須保持良好的關心家長、關愛學生的心態(tài)。
三、面對社會個別人群的偏心,我們要有耐心和自信心
在一次晚宴上,我的朋友將我介紹給大家,其中一位問我在哪兒高就,我微笑著說在特校當老師?!霸谔匦Q健?。面對著他滿臉鄙夷的表情,我佯裝不知,始終微笑著。酒過三旬,我用手打著啞語向他敬酒,他卻茫然不知所措。我向他解釋并告訴他一些簡單的啞語知識,連喝三杯后,他歉然的對我說:“對不起,我也是一個老師,但卻不如你這特校教師呀”!后談得十分融洽。前幾年,有位隔壁鄰居,他是生意人,相當看不起我們特校老師。有一天,我見他愁眉苦臉,問他啥事?他說收進了好幾張假鈔。此時,我告訴他怎樣閉著眼睛用盲文識別真假人民幣,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后,他完全改變了對我們的看法。上述二例說明,面對社會的某些人的偏見,我們特校教師應保持寬容的心態(tài),要有耐心,要有自信心,以自己的實力,去取得人們的認可與尊重。
總之,一個特校教師的良好心態(tài),那就是用“心”去“愛”,這是一種意識清醒、思維聰智的感情,一種高尚精神的愛。愛特殊教育學校,愛弱智的兒童,愛心中焦慮的家長,愛我們的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天天保持用“心”去“愛”的良好心態(tài)。最后,我用陳鶴琴的一句名言與同行共勉——一切為了兒童,為了兒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