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shè)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chǔ),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因為地處重慶山區(qū),學生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是沒走出家門的,隨著孩子們長大了,出門打工的爸爸媽媽偶爾也會帶孩子們?nèi)ゴ蟪鞘幸娨娛烂?。因此,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就有了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為著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新舊觀念的沖突,獨生子女的增多,小學教育也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出現(xiàn)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傾向。這些行為雖然在其嚴重性和穩(wěn)定性上還沒有達到違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時加以矯治,就會不斷惡化、甚至影響一生。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我想就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談?wù)勎业囊恍┳龇ā?/p>
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
《品德與社會》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zhì)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fā)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我們可以多方面采集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讓事實說話,將遙遠的拉近,讓歷史復活……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如四年級上冊《家庭小賬本》這個課題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有多種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體會父母掙錢的辛苦我讓學生回憶、觀察或向父母、家人詢問,了解父母或家人工作、勞動的情況以及獲得收入的方式,并將其記錄下來,或?qū)憘€小故事!還讓學生回家參與體驗父母的勞動,如:幫父母賣東西,跟父母下地干活。最后,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調(diào)查情況。有表演的,有圖畫展示的,有講故事的,學生課堂活動積極性很高!從而讓學生體會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異,體驗工作的辛苦及掙錢的不易。從而懂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父母的愛!
二、教育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
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心去經(jīng)歷、用心去體驗,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人生的美好生活,體驗他人的奮斗與幸?!瓘亩嬲S富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充滿人性的光輝。
例如:《伸出愛的手》一課中,去體會殘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難,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領(lǐng)取不同的任務(wù):
(1)試著用一支手收拾書包。
(2)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樓道或教室中一圈。學生通過自己切身體會,明白了健康的意義,對殘疾人和生活有困難的人就產(chǎn)生了同情心和愛心,在歡笑中也學會了尊重,并愿意去幫助他們。
真理是在實踐中才能體驗其價值和科學的,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chǎn)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貫的、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學校思品教學產(chǎn)生懷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導功能。我們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yīng)是一個簡單的結(jié)論,該是怎么才是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人們會有怎樣的評價?從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我們的教學必須向生活開放,向現(xiàn)實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課上的認識,不搞“純而又純”的教育。
如在《珍愛生命遵守規(guī)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所居住的環(huán)境的交通情況及人們的交通意識和遵守的情況,我組織觀看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視頻》讓他們從一些鮮活的事例中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從而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并在此基礎(chǔ)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向著更高、更成熟的水平發(fā)展。
三、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同樣適用。在平時的教學設(shè)計中,我盡量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方式。
1.角色扮演
我利用小孩喜歡模仿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大量采用這種方式,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如:《今天我坐診》活動,我分為三個部分。首先,醫(yī)生查看兒童病歷卡。其次,醫(yī)生會診找病因。我請同學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從前有過圖中類似的情況嗎?現(xiàn)場演一演。然后小組針對情況總結(jié)問題和方法。最后,醫(yī)生為病人開處方。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
2.小組擂臺賽
利用小孩“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將小組匯集的情況編成問題,各小組以“我出題,你回答”的方式進行擂臺賽。每學期采用積分累計方式進行分階段評比,給予學生一些小獎勵!
3.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雖然老套,卻是教學中的“萬精油”,屢試不爽!它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②活躍課堂氣氛;③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⑤擴大對問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總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zhì),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nèi)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也應(yīng)該百花齊放。培養(yǎng)學生的品行不光是在《品德與社會》這一門學科中進行,而應(yīng)當作為我們教師責任,從方方面面培養(yǎng)。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的經(jīng)驗有限,我今后將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zhì)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