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使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不再適應新課程的實施,教師與學生不再是權威與被動的關系,教師與教材不再是占有與傳授的關系,學生與教材不再是接受與涂鴨的關系。在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語文課堂教學呢?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的精神受到熏陶,得到振奮、享受;知識上得到充實,整體素養(yǎng)得到提高。
【關鍵詞】教學效果;民主的課堂氛圍;生動的教學情景
當前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而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最基本形式,是教書育人的主要渠道,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而課堂教學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下面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還學生成為學習主人,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diào):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心理學家認為,當某種事物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能立刻創(chuàng)設這種能滿足學生興趣的情境的時候,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會充滿激情的。是的,從事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怎么會覺得枯燥和乏味呢?學生沒有束縛了,自由起來了,而現(xiàn)實的情境又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課堂能不活躍起來嗎?在盡量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的基礎上,配以教師的價值引導,讓其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自由的構建、快樂地發(fā)展!
例如,我在教學《西門豹》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學習要求學習課文,先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促使學生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安排小組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fā),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更多機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二、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jīng)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學習,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輕松事。因此,要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該帶上甜美的微笑走進教室,讓微笑感染每一個學生,帶給他們一個好心情。課堂上,學生大多怕老師,對老師存在膽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膽發(fā)言,暢所欲言。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最忌諱的就是教師把壞心情帶進教室,動不動就對學生發(fā)脾氣,沒有耐心。這樣的課堂,只會令學生討厭,更談不上什么趣味了。
三、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fā)的語文課堂趣味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边@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1)環(huán)境布置,營造情境。要讓學生用心地融入學習中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對課室環(huán)境進行布置,會烘托出學習的氛圍,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我在教學《購物講價》這一口語交際時,刻意地把課室布置成一個大商場,更設計出數(shù)十個攤位,并改上名字,如“新鮮水果店”“學友文具店”等,再擺上學生帶來的物品,這樣,把課室營造出一個購物的場境,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渲染情景。利用音樂渲染情景是很多老師經(jīng)常使用的。的確,借助音樂不但能渲染當時的教學情景,更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這對于理解課文十分有幫助。如教學《小音樂家楊科》一課時,讓學生配上音樂朗讀,更能讓學生感受楊科的悲慘命運,那么,學生讀起來就更有所感受了。
(3)借助圖畫,再現(xiàn)情景。“圖中有情、情中有畫”把對課文的理解得更加有趣味,可以用畫畫的形式去感受情景。文與畫相通,借助畫再現(xiàn)課文情景,易于接受和理解,涵養(yǎng)美感。如在教學《長城》一課時,讓學生把長城的雄偉壯觀畫出來,正所謂有“一圖千言”的效果,能使學生學的更加明白、更有趣味。
(4)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語文的教學無不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用語言去渲染情境的氛圍,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鮮明,并帶著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情緒,使學生主動的進入到情境中,產(chǎn)生情感的體驗,并引起學生學習的趣味。如《豐碑》中,我一邊播放紅軍過雪山時的錄像,一邊通過語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有這樣一支為后續(xù)部隊開辟道路的紅軍隊伍,他們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耧L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你們思索:這支隊伍能否經(jīng)受住惡劣環(huán)境、殘酷戰(zhàn)斗的考驗呢?”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nèi)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chǎn)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四、充分發(fā)揮互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灌輸式的,實際上,在課堂上教師成了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的一切行動都要聽教師的指揮,這樣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看成了“奴隸”,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成了毫無思想和主見的錄音機和播放機。《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的課堂教學要關注師生的對話。我也非常贊同王尚文先生所提倡的對話教學,對話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一種直接體現(xiàn)。來看一看王尚文先生對“對話”的理解:教學中的互動是多角度的,多層次的互動,是不同主體間的互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五、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成功中體驗學習的趣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質(zhì)疑、討論、評價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素質(zhì),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學習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是一門教學的藝術??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孔子看來,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得更有興味,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千方百計讓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更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