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體驗學習”,是指讓學生親歷某事件(包括心理上的親歷和時間上的親身經(jīng)歷或“親為”),從中真切感受,激發(fā)起相應的情感體驗。體驗學習撇開了線形、純邏輯的思維方式,重在情感激發(fā)、心靈感悟,它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轉變,是弘揚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語文課的體驗學習主要有心理體驗和實踐體驗兩種形式。
一、心理體驗的形式與操作
在語文教學中,心理體驗是指認識主體在觀念上把自己當作客體,使自己暫時根據(jù)客觀的環(huán)境、立場、觀點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中獲得關于客體的信息。為了誘發(fā)學生的心理體驗,一般可通過設置情境來完成。
1.情境表演式
有的文章具有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語言生動有趣。教學時可讓學生扮演文中人物,進入到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去。如教學《三袋麥子》,可先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練習中揣摩不同人物的心態(tài),再讓學生自主選擇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小猴,四人一組進行表演,并請表演好的同學上臺進行表演。通過讀一讀、演一演的活動形式,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時空得到了拓展,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人物情感的體會,而且活躍了思維,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情境再現(xiàn)式
有的文章敘述性強,或介紹景色,或介紹動植物,沒有生動的情節(jié)。這類課文不是通過教師簡單地講解、描述,學生即可理解透徹的。因此,我認為不妨讓學生感受真實的畫面,把課文中的文字轉化成鮮活的畫面給學生欣賞,讓平時的課文內容“活”起來。如《藍鯨》一文,作者用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藍鯨形體大的特點。藍鯨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文中列出了有關數(shù)據(jù),給了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但有限的文字限定了想象的范圍,最終還是不能理解這一知識點。教師可設計一段錄像,展示藍鯨的大,讓學生在活生生的畫面中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設計,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以藍鯨的外形吸引學生,使學生樂學、愿學。
二、實踐體驗的形式與操作
實踐體驗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暫時把自己變?yōu)楝F(xiàn)實的客體,不僅站在客體的立場上觀察和思考問題,而且直接作為客體中的一分子去生活、去感受,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認識客體。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實踐體驗,一般可通過游戲操作、社會實踐、角色承擔的方式來完成。
1.游戲操作式
學生喜歡游戲,喜歡動手操作。教師可讓學生玩成語接龍的游戲,用猜謎的方法學習生字,用表演的方法理解成語,以便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匯。例如,教學《西湖》一文,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設計評選“最佳小導游”和“最佳導游組”的活動,比一比誰了解的內容最多,哪個組介紹得最精彩。像《烏鴉喝水》《動手試一試》等課文,可以通過做簡易的實驗來學習。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
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強烈的精神追求。
2.社會實踐式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弊鳛檎Z文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融入生活和社會。在學校可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如在家中可開展“當家一日”“讓我爸媽笑一笑”等活動。在社會中,可開展“假日旅游”“水環(huán)境考察”及各項小記者采訪、慰問等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獲得親身體驗,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為學習運用語言打下廣闊的智力背景。學生在課內所學的知識只有通過自主參與實踐之后,才能真正轉化為
能力。
3.角色承擔式
角色承擔是指讓學生承擔某種角色,從中體驗與該角色相符的思想、觀點、情感和行為。在教學生字時,可這樣設計:“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么教這個生字?”通過“作小老師”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動機。學習動機是一種內驅力,它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角色轉換產(chǎn)生的新異感能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學生全新地投入、全面地活躍起來,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進入角色”,由教學的“被動角色”躍為“主動角色”,成為活動的主體。
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就會激起百次的創(chuàng)造意
志。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這種強烈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只有學生的自主參與,學生才會產(chǎn)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體驗學習是體現(xiàn)育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一種學習方式。大力實施體驗式學習,一定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