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在實現(xiàn)學生健康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否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在于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是否感興趣。中學信息技術的“激趣”教學已經成為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激趣教學
目前,我國的教育正在進行新的改革,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減輕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講求實際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如何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式,“激趣”教學應運而生,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仍然屬于基礎性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快樂地、有效率地學習是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簡單來說,動機是行為的誘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主體性和主動性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能否充分利用學科的特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注重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全面考慮,依據(jù)學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以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對激趣教學的開展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因為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當今社會最先進技術的代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整個社會的進步。綜合來說,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學科,同時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引導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正確地對待和運用計算機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除此之外,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的簡單軟件,會從中體會到計算機帶來的便利,也會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真正地將所學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下面就如何構建中學信息技術的“激趣教學”提出幾點意見:
一、信息技術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要走出課本、走進生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學生會因此而得到滿足,進而會轉換成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教學中與實際生活有聯(lián)系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才能適應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
二、靈活巧妙地設置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導入非常關鍵,在某種程度上會直接決定整節(jié)課是否成功。良好的、能夠真正把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的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教師要高度重視導入部分,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都需要教師設置能夠吸引學生的導入。教師在設置課堂導入時,要注意導入方法的設計,如導入語言的選擇,提問式的導入選擇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會使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更加順利。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教師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形式以及與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的具體情境都可以是教師幫助學生鞏固書本所學知識的主要手段。另外,中學生一般都爭強好勝,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根據(jù)信息技術教學的不同類別編制不同類型的比賽,由于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都是基礎性的,具有很好的擴展性,這也就給了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機會。通過這種比賽式的課外活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計算機課程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教學有別于其他課程,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開放性,學生在課外對信息技術的接觸不同會導致學生的水平有較大的差異?,F(xiàn)代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是我國課程建設的新目標,學生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轉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模式。教師的教學不再是單純地傳遞書本上的知識,而是注重知識轉換和累積的過程,加上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理解問題具有差異性,這些都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合作探究性學習提供了現(xiàn)實可能性。計算機教學講究的是實際操作性,過于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新型的分組合作學習方式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將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分組,互相搭配,為小組安排一定的任務,讓各個小組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體來說,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點滴的積累,在把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的教學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參考文獻:
[1]張鳳君.創(chuàng)新、激趣:為教學注入生命的活力.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
[2]于曉慧.例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激趣教學.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
[3]楊玉玲.初中化學激趣教學的幾點做法.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研版,2012.
(作者單位 重慶市渝高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