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詳盡語料分析,從句法和語義兩個角度對比分析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旨在探討它們用法上的異同,并試圖加以認知功能闡釋。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在照應用法中,英語反身代詞與漢語復指代詞的語義功能相同,但兩者在句法中分布位置不同;第二,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在強調(diào)用法中存在相同性和差異性;第三,漢語“自己”具有泛指用法,而英語“-self”則不具備;第四,漢語“自己”的用法功能較英語“-self”更為寬泛。
關(guān)鍵詞:反身代詞 復指代詞 “-self” 自己 語義—句法界面
從概念層和詞匯化角度上看,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具有語言類型學意義。同時,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在用法上存在明顯差異。綜觀古今代詞研究現(xiàn)狀,當今研究顯著特征是:普遍意義上的研究較多,深入系統(tǒng)對比研究兩者差異的較少,關(guān)于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在語義—句法界面的研究則更少。因此,加強此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對比研究概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nèi)語言學界就開始進行相關(guān)反身代詞的研究,李青(2001)、黃月華(2003)從語法特征上進行對比,張寧(2002)、洪偉(2006)從英漢反身代詞的理論解釋角度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分析英漢反身代詞的例證,認為Chomsky的約束論和Wexler及Manzini的參數(shù)理論具有普遍意義,不論對英語還是漢語,反身代詞都適用,漢語復合反身代詞只可以與近位先行詞共指,不能與遠位先行詞共指。李剛(1999)從對比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英漢代詞系統(tǒng)的異同。潘海華(2002)、胡建華(2002)以優(yōu)選論思路具體解釋英、漢反身代詞在約束特性上的差異,吳菲菲(2006)從語言學角度對比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和英語反身代詞“–self”。
在國外語言界,反身代詞研究以Chomsky(1981)為代表,他提出約束理論和約束A原則(Binding Principle A)。此外,研究漢語反身代詞的代表還有Pan(1995,1997,1998)和Yu(2000),Pan(1995,1997,1998)認為漢語復合反身代詞“他/她自己”并不遵守約束A原則,他指出,漢語復合代詞:(1)可接受長距離(long-distance,簡稱LD)先行語的約束;(2)能指陳非成分統(tǒng)領(lǐng)(non-c-command)∕次統(tǒng)領(lǐng)(sub-command)的先行語;(3)遵守阻斷效應(blocking effect)。從總趨勢來看,研究前期聚焦約束論的理論解釋,后期則注重認知功能解釋。
鑒于上述現(xiàn)狀,筆者擬立足權(quán)威語料分析,從句法和語義兩個角度對比分析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在用法上的異同點,并試圖加以認知功能闡釋。
二、基于語料分析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照應用法上異同
(一)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的相同點
從語義上講,英語反身代詞的基本性質(zhì)是它的替代指稱性。但是,它的指稱作用與反身代詞不盡相同,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后者的指稱不受句子的限制,而前者的指稱則必須限制在最小分句的范圍內(nèi),即它是用來復指本句中某個名詞短語的?;谶@個特點,它在生成語法中被稱為照應語(anaphor)。金積令(1992)認為在照應用法中,英語反身代詞的語義功能是與主語構(gòu)成共指關(guān)系,即用來復指主語。漢語復指代詞的語義功能和英語反身代詞相同,也是與句中某個詞語構(gòu)成共指關(guān)系的。如:
(1)a.We hit ourselves.
b.Mary was not herself yesterday.
c.他把(他)自己弄糊涂了。
d.我罵(我)自己,用不著你管。
(二)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分布差異
英語反身代詞在分布上受到嚴格的限制,只能出現(xiàn)在賓語、同位語和主語補語的位置上,不能出現(xiàn)在時態(tài)句的主語和名詞短語定語的位置上,不能受定語修飾;而漢語復指代詞除了充當賓語外,還可以充當主語和定語。如(引自Quirk al,1985:356):
(2)a.They helped themselves.(直接賓語)
b.She allowed herself a rest.(間接賓語)
c.The cafe pays for itself.(介詞賓語)
d.He is not himself today.(主語補語)
e.Tom himself drove the car.(同位語)
——(引自王亞楠,2008)
上述5例都說明了英語反身代詞只能出現(xiàn)在賓語或補語的位置上,屬于“賓語語域”(object territory)。與英語反身代詞不同的是,漢語復指代詞并不僅僅限于賓語語域,它也可以出現(xiàn)在主語位置上。例如:
(3)a.他為人公正,因為自己受過苦,所以非常能體諒人。
b.有的人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挑。
c.我看了半天,自己都沒看清,怎么講給你聽。
d.一時,探春便先有了,自己提筆寫出。
在上述例句中,“自己”出現(xiàn)在分句主語位置上,復指句首主語。漢語復指代詞除了充當賓語和主語以外,還可以起定語作用。例如:
(4)a.學習主要靠自己努力。
b.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別人。
漢語復指代詞作定語時的作用相當于英語中“強調(diào)性限定詞own”的作用。試比較:
(5)a.Mind your own business.
b.He will stick to his own opinion.
由此可見,英語反身代詞“–self”在句中只能作賓語、同位語或主語,而漢語中的復合代詞“自己”的分布范圍相對自由,既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還可以作定語使用,這樣用時,相當于英語中強調(diào)性限定詞own的用法。
(三)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的復指差異
上文我們提到了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都有照應用法,即復指某個先行詞,在以句中哪一個成分為先行詞的問題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本小節(jié)主要討論它們在復指上的不同點。
(6)a.Mary told John that his sister bought herself a dictionary.
b.The man whom Joe saw the other day killed himself.
c.That Joan criticized herself is a big surprise to Mary.
d.Since the daughter* can look after herself *now,the mother⊕feels much relieved.
例(6)a中的“herself”指“his sister”,不指“Mary”;例(6)b中的“himself”指“the man”,而不指“Joe”;例(6)c中的“herself”指“John”不指“Mary”;例(6)d中的“herself”指“the daughter”不指“the mother”。由此看出,反身代詞的先行語一定是本分句的主語,不可能是其他分句的主語。同英語反身代詞不同,漢語“自己”則可不受此限制,它可以以自己所在分句之外的成分為先行語,即長距離約束,如下列各句中“自己”既可以以離“自己”較近的“李四”為先行詞,又可以以離“自己”較遠的“張三”為先行詞。
(7)a.張三說李四傷了自己。
b.張三說李四傷了自己。
三、基于語料分析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強調(diào)用法上的異同
(一)從語義角度分析英語反身代詞與漢語復指代詞的相同點
英語反身代詞強調(diào)性用法在語義上主要表示三種意義:
1.就本人而言(speaking personally)側(cè)重點在于強調(diào)表達個人見解。如:
(8)a.I myself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b.I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myself.
c.Myself I wouldn’t take any notice of her.
2.是某某本人而不是其他人(X and nobody else)。例如:
(9)a.Who told you that Jill was leaving?
b.She herself told me.
3.在指稱對象和其他人或事之間形成鮮明對比(explicit contrast)。例如:
(10)a.I’d prefer you to do the job yourself, rather than to leave it to Tony.(Quirk et al,1985:361)
漢語復指代詞用于強調(diào)時,在語義上也表達上述三種意義。例如:
(11)a.我自己認為這件事是不可能成功的。(自己=Personally speaking)
b.他們門窗壞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補,鞋子壞了自己釘,頭發(fā)長了自己理.(李人鑒:104)(自己=X and nobody else)
c.你要看,你自己去看,要說,你自己去說。(蔡天心《渾河的風暴》)
(二)從句法角度分析英語“–self”與漢語“自己”的差異
由上文分析可知,英語反身代詞“–self”與漢語復指代詞“自己”用于強調(diào)時,語義表達上的三種意義一致。但是強調(diào)用法中的漢語復指代詞在句法上則與英語反身代詞的作用有著較大的區(qū)別。當英語反身代詞在強調(diào)用法中使用時,它只起到同位語的作用。例如:
(12)a.I spoke to the president himself.
b.I like the diamond itself but not the settings.(吳菲菲,2008)
漢語復指代詞在句法中可以起到兩種作用。第一,用作同位語。例如:
(13)我自己明白。
這樣劃分的理由是:“我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中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要插的話,只能插在“自己”后面,試比較:
(14)a.我不自己明白。
b.我自己不明白。
所以,例(13)中的“自己”是“我”的同位語。第二,用作主謂詞組中的小主語(李人鑒,1984;朱德熙,1984)。例如:
(15)我自己修車。
例(15)中的“我”和“自己”之間沒有直接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我”和“自己”之間可以有別的詞語隔開(金積令,1992)。例如:
(16)a.我有的時候自己修車。
b.我上學的時候還不會自己修車。
c.我借來工具,自己修車。
d.我能夠自己修車。
e.我從來不自己修車。
四、英語反身代詞“–self”與漢語復指代詞“自己”泛指用法的異同
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含有泛指用法(generic use),用于表達某個帶普遍性的事實或信念。例如:
(17)a.自己的國家自己愛。
b.自己掙錢自己花。
一般來說,各個語言中的反身代詞都同時有照應和強調(diào)兩種用法,英語反身代詞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泛指用法卻絕非反身代詞所普遍擁有的一種用法,至少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里的反身代詞就不具有泛指用法。表示泛指用法的詞語,如英語里的“one”,因此“自己”作泛指用法時相當于英語的不定指代詞“one”。例如:
(18)a.自己應該對自己有信心。
b.One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oneself.
c.自己的國家自己愛。
d.One loves one’s own country.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泛指用法是其他語言里的反身代詞所不具備的。從上面的這些事實中,我們不難看出漢語中的“自己”一詞存在一些與英語語言中的反身代詞不同的特性。
五、結(jié)論與闡釋
本文借助權(quán)威語料,從句法和語義兩個角度對比分析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旨在探討它們用法上的異同。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在照應用法中,英語反身代詞與漢語復指代詞的語義功能相同,但兩者在句法中分布位置不同;第二,英語反身代詞“–self”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在強調(diào)用法中存在相同性和差異性;第三,漢語“自己”具有泛指用法,而英語“–self”則不具備;第四,漢語“自己”的用法功能較英語“–self”較為寬泛。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呢?我們認為可以通過歷史發(fā)展角度,從詞匯化和語言類型上得到合理的解釋。英語中“–self”的形成是由古英語中的兩個存在句法關(guān)系的成分復合而成的,這兩個構(gòu)詞成分間是中心成分和修飾成分的關(guān)系。這就可以說明為什么英語反身代詞有復指和強調(diào)的功能,卻又不能受長距離的約束,反身代詞“–self”在形成的過程中作先行語,就賦予了它域內(nèi)同指的功能,它不能跨越所在的管轄語域復指某個先行語。而漢語復指代詞“自己”的衍生更為復雜,漢語中的“自己”一詞之所以有不同于英語反身代詞的地方,是因為“自己”一詞不是一個標準的反身代詞,而是一個兼有泛指代詞和反身代詞兩種性質(zhì)的詞語,這種特殊的性質(zhì)是由“自”和“己”兩個語素各自的特性所決定的。“自”在古漢語中有強調(diào)和照應的用法。如:“公不自送。(《左傳》)”中的“自”是修飾動詞“送”,意思是“親自”,有狀語性功能,體現(xiàn)了“自”的強調(diào)性。再如:“彼必釋趙而自救。(《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自”是“救”的賓語,意思是“救自己”,它的先行語是“救”的施事“彼”,“自”在該句中出現(xiàn)在賓語的位置上,體現(xiàn)了“自”的照應用法。由此可見,“自”不能出現(xiàn)在主語或定語的位置上。且在“自”的照應用法中,它的先行語與其處于同一個小句中,受到先行語的局部約束。古漢語中的“己”在用法上沒有強調(diào)用法,但卻有“自”所缺乏的泛指用法,如:“修己而不責人,責免于難。(《左傳》)”中的“己”就泛指任何人,而且除了可以作賓語外,“己”還可以作主語和定語,也就是說它可以以相同的語序出現(xiàn)在代詞能出現(xiàn)的所有語法位置上;“己”作照應用法時,卻不能照應局部區(qū)域內(nèi)的某個成分,它與先行語間是長距離約束,不允許有局部約束。如:“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史記·孟嘗君列傳》)”中的“己”作“親”的賓語,先行詞不是所在小句中的“孟嘗君”,而是句子的主語“人人”。由此可見,“己”不是一個照應語,而是一個代詞。隨著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發(fā)展,古漢語中的照應詞“自”和普通代詞“己”逐步復合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自己”。因此,“自己”也就擁有了古漢語“自”和“己”各自的特點:既有反身代詞的用法,可以作賓語、同位語和補足語,起到照應和強調(diào)的作用,在照應中受到先行語的局部約束;又有普通代詞的用法,可以作賓語、主語和定語,有照應、強調(diào)和泛指的功能,同時在照應中受先行詞長距離的約束。由此看來,漢語“自己”的用法功能較英語反身代詞“–self”相比更加寬泛,是因為它集“自”與“己”的功能于一身。
參考文獻:
[1]Quirk,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Group Ltd.,London New York,1985.
[2]吳菲菲.從語言學的角度對比漢語和英語反身代詞“自己”與
“self”[J].才智,2008,(2).
[3]程工.漢語“自己”一詞的性質(zhì)[J].當代語言學,1999,(2).
[4]金積令.英語“self”和漢語“自己”用法異同[J].英漢語言文
化對比研究,1992,(2).
[5]李正權(quán).國內(nèi)英語反身代詞研究綜述[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0,(6).
[6]李青.試談英漢反身代詞的強調(diào)用法[J].綏化師專學報,2001,
(1).
[7]黃月華.英語反身代詞與漢語“自己”的比較[J].零陵學院學
報,2003,(4).
[8]潘海華.漢語復合反身代詞與英語反身代詞比較研究[J].外語教
學與研究,2002,(4).
[9]李剛.英語代詞對比分析及計算機輔助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
學,1999,(6).
[10]張寧.漢語“自己”與英語反身代詞的對比研究[J].新疆教育
學院學報,2008,(1).
[11]王亞楠.英語反身代詞同漢語“自己”的比較[J].牡丹江教育
學院學報,2009,(2).
[12]王淑芬.關(guān)于反身代詞[J].中學教與學,1999,(12).
[13]周晚田.反身代詞的強調(diào)特征[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1999,(6).
(金純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shù)學院人文學院 315212)